欲“主持”先成“人”
2009-11-02董海颖
董海颖
如今,谈吐自然、落落大方、亲切幽默、出口成章的主持人已经脱离了播音“员”的职业束缚,开始以一种大众化的“人”的形象跃然于荧屏之上,通过对有声语言与肢体表现力的恰当处理,赋予大众传播一定程度上的亲和力与感染性。缩短荧屏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在媒介与受众之间营造一种人际交流情境,使受众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传播机器,而是活生生、可亲可近的人,从而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可见,主持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便是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心态、平民视角的表述,塑造一个真实、自然、亲切的个性风格。具体说来,主持人要想树立既符合媒体需要又满足大众口味之“人”的形象,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戏谑开涮——主持人亲和力的需要
亲切和蔼的主持人会让人觉得没有距离,平易近人,如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温婉惬意。戏谑自己或是开涮搭档,且俗而不陋,不失睿智与平民化的爽朗,会让观众看到一个可爱逗乐的人、一个真实自然的人、一个和“我”没有太大区别的人、一个透明简单的普通人,他们身上那种普通大众的媒体特性与特立独行的个人魅力相得益彰。堪得大众赏识。台湾主持人凌峰在一次节目中有着这么一段自白:“在下凌峰……这两年,我们大江南北走了一道,男观众对我的印象特别好,因为他们见到我有点优越感,本人这个样子对他们没有构成威胁,他们很放心。他们认为本人长得很中国,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都写在我的脸上了。一般说来,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良好,有的女观众对我的长相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球黑……现在的男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你看上去很漂亮。但看久了也就那么一回事,这一种就像我的好朋友刘文正这种:第二种是你看上去很难看,看久了以后是越看越难看,这种就像我的好朋友陈佩斯这种:第三种是你看上去很难看,但看久了以后你会发现,他有另一种男人的味道,这种就是在下这种了。鼓掌的都表示同意了!鼓掌的都是一些长得和我差不多的,真是物以类聚啊!”这段自嘲精彩绝伦,技巧超凡,勾勒出一个“惊世骇俗”的漫画形象。趣说朋友,戏谑自己。含而不露地抖开笑料,活跃现场气氛。英国作家萧伯纳说:“没有幽默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大凡成功的主持人不仅伶牙俐齿,妙语如珠,更能出口成趣,亦庄亦谐,达到“慧于心而秀于口”的境界。那些语言游戏表面上没有太大生命力,但如果能够浅尝辄止,恰到好处,就可巧转话题,画龙点睛,制造欢乐的情趣。所以,主持人把握“主持”与“人”之间的关系无外乎就是让自己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达到与他们坦诚相对、平等交流。
揭秘煽情——媒介传播特性的需要
把私密事公开化。以平民的视角讲述真实经历,可以让观众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的鲜活形象。媒体传播有“引导舆论、教化监督”的社会责任,当大道理以亲身体验的方式由主持人亲口讲出来时,因“明星效应”的心理影响,不少观众会情不自禁地信服他,使道理的说服力大大提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悦在《为您服务》节目中讲到如何消解家庭感情危机的问题时,坦诚地说到自己的夫妻生活:“我觉得。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绩,除了领导的支持、朋友的关心、个人的努力之外,爱人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十分可贵的,因为这是最直接、最实在的支持……在我自学的那段时间里,每天晚饭以后,我爱人怕孩子吵我,常常把孩子带出去,把晚饭后的黄金时间,包括我们狭小居室中唯一的一张写字台让给我。现在,我已经完成了大专学历,这里面有他的一份功劳。”质朴的表述人情人境、入耳入目,适当揭秘,真实感人。她富有交流感的语言形成一种祥和温馨的氛围,真情流露下,也博得了受众的信任。《艺术人生》的主持人朱军。通过制造煽情的交流氛围,营造出一个暖意融融的温情空间。这好比对于干涸的麦田,清澈的泉水远比浓度高的肥料有效,作为麦田耕耘者的主持人摒弃了如肥料般的高强度说教,把普通人应有的情感体验拿捏得游刃有余,不断地设悬念、抖包袱、吊胃口、解疙瘩,如此反复循环,把人际传播推向制高点。
示错显拙——受众满足欲的需要
指故意出错,装笨卖傻。从而敲响警钟,引人思考。主持人故意示错,以身试法,把自己或许不常犯的错误吸引到自己身上,以提醒广大观众引以为戒,以儆效尤。在《越策越开心》一期关于饮食保健的节目中,喜欢以错取乐的主持人便让自己具备了几乎所有年轻人饮食的恶劣习惯。喝可乐、吃薯片、泡面、鸡翅……如果还像往常一样由一个戴眼镜的老学究一本正经地教育大家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那势必落入教科书式的陈词滥调令人厌烦。而让主持人来扮演这个有恶习的角色。垃圾食品的危害性便立刻鲜活可见,再加上主持人将错误以笨拙、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在笑声中接受的科学教育既形象又生动。所以,有些节目的主持人动辄激情洋溢豪情洒脱却又笨手笨脚故作低能,如笑到趴在地上、模仿嘉宾姿势却故意做得难看滑稽、装扮另类、造型怪异等,年轻的观众虽觉愚笨拙劣。却也买他们天真可爱的账。这些看似装“笨”的主持游戏,就好像饕餮盛宴中的一杯开胃酒,调剂口味,适可而止。所以,“贬低”自己,让受众容易犯的错误或因不小心造成的失误统统吸引到自己身上,做大无畏的“牺牲者”,主持人便可打开观众的同情之门,享其垂青。当然,“笨”不是人人都能装得出来的,一定要结合语境,点到为止。
“主持”与“人”是平等的关系。在人际传播过程中。主持人的身份主要突出的是一个“人”字,他扮演着普通人的角色,起着普通人在人际交往中起的一切作用。而在大众传播中,主持人的身份突出的是“主持”两个字。事件通过主持人借助媒介传播到受众那里,对大众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肩负创造快乐、活跃气氛的责任。综合这两点,我们可以将主持人的身份定位为“主持”与“人”的完美结合,这两层关系相辅相成。相似相融,共同推动主持人个性风格的塑造以及与节目风格的交融。当然,个性化不等同于个人化。黄健翔的离开为过度个人化的主持风格敲响了警钟。所以。把握“主持”与“人”的关系须小心谨慎,不能为了“普通人”的本质属性,忽略了“媒介人”的职业属性。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