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高年级习作的综合能力

2009-11-02黄仕兰

当代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选材情景习作

黄仕兰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了“四个现代性”的理念,即人文性、实践性、生活性、民族性。生活无处不在,语言无处不有。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的素材引进作文课堂之中。向生活要素材,让习作走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这是当前习作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当然也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我理解应将此体现于习作的三个过程:选材——思维——表达,即在实际生活中或在阅读书报中得到资料,然后通过思维想象把资料分析综合,最后用文字运用技巧表达出来。

受到这个启示,我探讨了小学六年级学生如何提高习作的综合能力的方法途径。

第一,整个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选材是首要的问题。学生不善于撮取富有思想性、趣味性、足以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由于缺乏这种能力,选取的题材往往很贫乏。有些题材如《我的同学》、《一件难忘的事》、《我的老师》,三年级写、四年级也写,甚至到六年级仍然写这个题材,但有的学生还是仍没有写好。是学生生活不丰富吗?不。主要是学生感受生活不深或缺乏认识,归根结底是理解生活的能力问题。

第二,我们在命题习作的教学方法上,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出了一个题目,教师指导过粗,学生无从写起,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没啥可写。如果指导过细,往往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结果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对基础好的学生的思维。一个班级少则30多人,多则60多人,写作能力差异很大,如何使习作练习兼顾到班上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围绕“启迪选材”“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两个方面,我设计了“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

所谓“创设情景”教学就是为学生习作提供情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其中情景,确定表现中心的重点材料,经过思维,分析、组织材料,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对其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命题、选材、分析组材、构思想象各方面的能力。还可创设“自我介绍”主题会。主题会本身是一次说话训练,在写作《小伙伴》一文时,首先创设许多与小伙伴特点和具体事例有关的情景,学生感到写这篇习作题材丰富,感受深刻,写出来的习作就避免了内容俗套,千篇一律的缺陷。又如写《我的妈妈》,过去不少学生写的题材都不足发表现妈妈的特点,表现手法单调,缺乏感染力。我就设计了七个“妈妈的爱”的情景,其中五个是用统一的比喻词组: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水、责备的目光、辛勤的汗水。另两个是偏爱和溺爱的情景。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写,可以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写出情景,以“妈妈的爱”为主线串全文,以此训练学生选材、组材、思维、辨别、分析能力,以及运用表现技巧的能力。写作的结果,全班50个学生,有13名能正确选择五个比喻词组,以“妈妈的爱”为中心,写出颇有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的作文;有14名同学选取一个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情景,进行了扩写,也符合本次练习要求;只有二名同学,写了偏爱和溺爱的情景,其余的同学也能选取二、三个情景,写作也达到要求。总体说是成功的一次训练。

在《我的老师》命题习作时,我在组织学生讨论基础上,提供了十个体现老师关怀学生,忘我工作,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情景。在这些情景的启发下,学生结合平时对老师的了解,选定情景,写出了《与众不同的班主任》、《爱管小事的老师》等选材新颖,构思巧妙的好作文。

综述“创设情景”教学法,有如下几个好处:

(1)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提炼生活,丰富了学生对生活内容的感知。

(2)比较有效地在毕业班的最后一年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3)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在习作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问题。促使学生习作“有材可写,有能可展”——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材料可写,基础较好的学生写作才能得到充分施展。

当然,“创设情景”教学不是习作教学的唯一手段,但如果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将取得显著效果的。

进行“创设情景”教学,教师首先要热爱生活,对生活要敏感,设计的情景才是有现实性。这样即能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唤起学生联想、有开拓性,也即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面,深化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在选材、组材、构思和表现手法上对学生有所启发和使他们有所发展。

猜你喜欢

选材情景习作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选材“碰头”好热闹
习作展示
开心作文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