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育与创造意识的培养

2009-11-02

当代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美感标志

龙 敏

在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就不能不提到创造。而说到创造,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美术,创造是美术的天性。对于美术设计来说更是如此。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经常能看到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设计意识为目的课程,而我们现在的初中美术教材,更是表现出我国在美术教育中对创造力的培养前所未有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各种美术能力的同时,加强创造力的培养是如此的重要。美术设计中,平面设计的美感是独树一帜的,在作品创意和特点上又有着极高的要求。它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各样商业、公益广告招贴、名片、装帧等等无不以其独特的平面美感刺激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向我们展现着智慧与美。

对于一件设计作品来说, “美感”是美术设计要具备的先决条件,要理解点、线、面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形式美感,对初中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让学生去感受这种抽象的形式美感,首先要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这种美感真实的存在着。我的方法是运用“比较鉴赏法”。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看了一些抽象美术作品,美术素养并不高的同学们自然是看不懂了,然后我就一幅康定斯基的作品开始讲解,显然我的讲解并非是徒劳的,同学们开始困惑,但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理论讲得越多他们就越困惑。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上了一些构成得很难看的点、线、面……然后让学生改动,并让学生对练习进行评价,去感受这些点线面画面中美感的存在。长期以来的具象绘画对学生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想一下子就让他们很好的感受到平面构成,尤其是一些以抽象元素构成的画面是不现实的。不过这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能为以后的平面设计理论的学习、平面设计做一些铺垫。为了加强学生对此的感受,还应及时的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力图学生们认识到“像”并不是美的唯一标准。

通过作品欣赏、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等手段,使学生对平面设计的美感有更深刻地体会和感受。从具体的教学来讲,我认为“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对于性格内向、拘束、或美术表达能力不好的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评价应主要侧重于设计过程和作品的个人特色等方面;对于比较活泼、创新能力较强、或美术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则侧重于在作品的个性、创意,以及绘制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特点和长处的发掘,使教学有更强的针对性,引导和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的同时都能从创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我把这一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激励、自信、快乐

练习以几何或自由形态构成一幅画面。目的是学生敢于创造、乐于创造,并能独立的对形态的美感基于自己的性格喜好作出判断。教师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应报以宽容、肯定的态度,对学生给以适时赞扬,并鼓励其表现自己的个性。对中学生来说,这是对长期以来形成“像=美”的观念的挑战。

二、知识、创造

(1)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了前面的教学,这时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当务之急”了)。

(2)标志设计——“签名标志”(运用知识进行创作)。

教材中有一课是标志设计,我做了一些变通。改为以自己的名字设计“签名标志”,这个作业非常具体又灵活。具体就容易入手,灵活就为表现自己的特点提供了方便。学生们开始设计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是很重要的,很多平面设计思想、知识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深深印入他们的脑海的。对于中学生来说,那些平面构成中抽象的点、线、面重复、渐变、韵律等是不好理解的,要有很深的体会就更难了,所以我认为从加强学生对形态本身感受着手,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是解决平面设计难懂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配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作品欣析,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注重学生的设计实践过程。对于美术素质并不高的学生来说要达到平面设计的教学要求并不是难事。在这节平面设计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投入,学生们能较好地将自己的创意、特点融于其中,尽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很笨挫,幼稚,我的教学设计也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觉得对这类课程教学摸索的一点心得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仍是有益的。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美感标志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②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萌鸟呱呱表情包设计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自然美感的桌子
电脑美术设计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