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赤壁看苏东坡人生

2009-11-02

当代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精神境界人生哲学旷达

李 峰

一切爱好文学的迁客骚人,不可能忘却,也无法忘却:那个“一尊还酹江月”的苏轼,那个“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苏轼,那个“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苏东坡。

我们崇敬和偏爱苏东坡,寻其原因,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为此,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其实他的一生是不平静的一生,但他仍然有李太白那样的超脱,把放迁之地赤壁当作远遁山林,把酒吟诗,修身养性之所,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唱。

乐观活着是苏东坡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他并没有因为怀才不遇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当然他对人生困惑过、烦恼过,他不是不懂官场,而是在那个只许说假话的封建官场上,屡屡在关键时刻吐露真言,痛恨那无益的党争,故而频繁遭到贬谪,这正是苏轼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但他并不没有因此消沉意志,因为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给他太多的启示。痛苦并快乐着的精神境界成就了他的伟大,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曾因“乌台诗案”获罪下狱,九死一生,随即贬官至黄州,担任弼马温式的团练副使,长达四年之久,期间三渡赤壁,三赋赤壁,在命运多舛中宠辱皆忘,展现了他的旷达与潇洒。他在《赤壁赋》中进一步写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可想,以这样的才华和品德,已经超过了范仲淹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这正是他的乐观人生,在逆境中表现出超脱,他抛弃俗风,真正享受了“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真正做到了返璞归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正是“物我归一”的真实写照。

假使换成另一个狭窄的心胸,被一己私欲所壅塞,被名利所束缚,怀才不遇,而怨天尤人,忧谗畏官而怏怏不乐的人,即使让他去赤壁一千次,纵然那里风光千般绮丽,明月万般皎洁,他能有那番情致,那番雅兴么?能为世人留下脍炙人口的《赤壁赋》吗?

细细品味苏东坡的诗文,就会发现当他处境越是险恶,他越是表现得乐观旷达。那首千古绝唱、豪放正宗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吟唱的正是这种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吟唱的是他的大度,“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吟唱的是他抛弃秽俗的乐观,“一尊还酹江月”,我们看见了诗人举酒送客,“送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诗人将艰难苦恨抛诸脑后,宠辱皆忘。他的一醉一笑间,我们读懂了苏东坡的乐观人生。

在浩浩荡荡的赤壁水中,我们看见了苏东坡命运中的不宁静,但这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蓬头垢面,他也没有怨天尤人、哀哀切切,而是宠辱皆忘。他的意志力更加坚定、旷达,进而彻悟人生。慢慢长夜中,乐观的人生哲学成就了他的伟大。总而言之,痛并快乐着的人生哲学拯救了逆境中的一代文豪苏东坡,无论处境怎样的艰难,他仍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生活,这种“雪侮霜欺香益烈”的寒梅品格,所展现的正是他永不言弃的乐观旷达,我想,这对于文苑中的后来者,为文做人,都不啻是一种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猜你喜欢

精神境界人生哲学旷达
推己及人
旷达者
旷达者
旷达者
VEGGIEVALUES
论钱穆哲学的心性论维度
平淡自然、孤高拔俗——略谈文徵明雪景山水
艺术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诗经·蒹葭》的人生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