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09-10-29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2期
关键词:孔乙己文体课文

秦 军

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文本解读、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它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抓好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和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了9年语文,可仍有部分学生阅读品味低,阅读能力低,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堂中教师肢解性地讲析,教学中充斥着一种声音——教师把所有知识点告诉学生,他关注的是知识,学生读的、背的、抄的、考的是知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师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泥潭,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丧失创新的能力。语文的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毫无美感可言,语文丧失其固有的活力与魅力。

2 阅读教学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使其最终能够独立阅读。教材课文,更是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这些既为语文带来新鲜气息,也为语文教育构设出美好前景。因此,初中语文阅读的基本要求表现在3个方面。

2.1 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1)根据不同的表述方式和体裁特点阅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包括辨明文体;认识领会标题及注释对文章内容的提示或概括作用;学会抓主旨语句等。3)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2.2 阅读应把握的内容1)从课文的内容中去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2)感受课文的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3)看出课文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课文写作思路和中心意思;4)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5)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6)体会课文中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7)理解关键词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8)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句子段落。

2.3 阅读欣赏语文要体现出人文精神,因而阅读时就要欣赏课文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

3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会阅读

当今社会中,阅读既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学习活动,也是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的基本过程是“认读——理解——吸收”,其中认读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吸收是结果。张志公先生认为:“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的目的在于“粗知大意,得其梗概”;想的目的在于了解文章谈了什么问题,说了什么事件,文章写给谁看的,为什么目的而写,然后再进行咀嚼、消化。

3.1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正如认识一个人,首先是这个人的全貌,而不是这个人的手脚。读一篇文章也同样是应先通读全篇,得其大意,再逐段分解细读,然后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突出的用法、提法新颖的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感、主旨、观点,才能准确地析词辨句,理解作品内容,揣摩写作技法。不注意整体性阅读,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或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总之,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提取——思考——语言”的过程。整体感知有3个问题要抓住,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写为了什么。要达到这3个目标,可分3步走:第一步初读总览全文;第二步拓展辐射,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关键;第三步研读消化,着重解决“这样写为什么”的问题,回归整体。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一定能读懂,读通,读出味来。

3.2 根据文章特征和文体特征,顺“藤”摘“瓜”,抓住中心,精段赏析,欣赏优美语句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这里的“藤”指的是现代语文的文体(体裁),“瓜”是指课文后和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现代文大致分为3大文体: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只要把握住文体,阅读就会相当顺利。

抓住中心,就是要找准选段或文章的关键词句,方法一是语感,二是分析体会。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找关键词句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记叙文是记叙、描述人和事物、风景的,一些动词、形容词往往很重要。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写孔乙己有钱时用“排出九文大钱”,而在写孔乙己穷困潦倒时用“摸出九文大钱”。由“排”到“摸”的动作变化,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形象鲜明。阅读时如能注意到这2个动词的变化,就能对人物有一些了解。

如果是议论文,表述观点的句子,每一段的中心句则一般都是关键句。说明文中表述被说明事物在主要特征的句子和句子中的中心词语,则大多数为关键词句。

3.3 借鉴评价审美是阅读文学作品的首要任务,无论是阅读课内的还是阅读报刊上的文学作品,都应该注意欣赏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思考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对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排疑解难。这样学有目标,读有方法,才能逐步形成阅读能力,渐进自主读书的境界。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将阅读训练贯穿教学始终,避免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避免明知“大量阅读”是医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良方,却不能落到实处的现象。走改革课堂阅读教学之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形成习惯和能力,就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学生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内邱镇中学)

猜你喜欢

孔乙己文体课文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背课文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