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提问的适度性

2009-10-29武国英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适度课堂提问

武国英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它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教师的恰当提问可以更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适度性可以理解为适度、适时和适量。

【关键词】课堂提问;适度;适时;适量

The modest nature of the language classroom questions

wu guoying

【Abstract】Ask questions in class is the classroom,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s of activity, which is the teachers to understand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an effective means. Teachers in the activation of the right questions could be better students think, to mobilize students to learn, explore interests, the promo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modest nature of the language classroom questions can be understood as appropriat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Key words】Ask questions in class; Moderate;Timely; Amount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而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适度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语文课的提问是一种技巧,而适度的提问更是一种技艺。

如何适度提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一定要适度,可遵循下面几条原则。

1.适度原则

教师课堂上所提问题要与提问对象相匹配,问题应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即问题要高于或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其难易应处在学生潜在发展区之内,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跳一跳”就可“摘到桃”的理想境界。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黄河,母亲河》时,觉得黄河离我们太远,热爱祖国的要求也不知怎样去实现,就把它改成《我们的家乡》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学生自选材料,自编自演出一套精心设计的节目,形式多样,有散文、诗歌的朗诵,有方言小品《宿州话》有相声《还是家乡美》等,“爱家乡”的旋律久久得回响在班级的上空。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文体,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班级的整体语文水平。

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区别,宜由易到难。特别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般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到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只有当提问有恰当的坡度时,才能引发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同时,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提问分寸,坚持面向全体,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受到获取新知的乐趣和自信,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探险”单元时,在学生把本单元的课文读过几遍的基础上,我发现学生对探险的刺激比较感兴趣,于是我就势利导,以“谁是真正的英雄”为主,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斯科特等人是英雄吗、刘连满呢?夸父和共工呢?你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讲出你心中的英雄故事,评评心中的英雄人物,写写身边的英雄事迹……这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做并且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和自信。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适度原则。

2.适时原则

适时,即是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进行提问点拨。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还在“发愤”求“知”,但又不能立刻“知”,思维处于“困惑”之时,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掌握“火候”,及时进行“解惑”。此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激发了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学《黄河颂》后学生大多被作者那种豪迈的激情、爱国的气势所感染,我就及时设计一些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激情?其写作目的是什么?假如你生在作者那个时代你看了这篇文章后会怎么做?今天的你学过课文后打算怎么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教师的教学视角也是课堂提问时机选择的重要依据。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这便是最佳的时机了。在教学《伤仲永》时,我先教学记叙部分,学生充分掌握这部分后,我问学生:学过这部分后你们有何感想?假如你是方仲永,你会和他的结局一样吗?学生充分思考积极发言后,再教学课文的议论部分,学生对这议论部分的理解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学生既开拓了思维,又理解了课文真是一举两得。

3.适量原则

适量,指恰到好处地掌握数量、度量。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地思考,反而破坏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割裂了文章的完整性,每一次提出问题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

如教学《丑小鸭》时,我设计了这样几题。(1)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2)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学生带着这二个问题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应该是没问题的。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后再问;(3)丑小鸭有什么追求?(4)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学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再进行丑小鸭形象现实意义的讨论。这样学生很容易的学习了课文,达到了本文的学习目标。而如果这几题同时出台,学生可能会不耐烦而敷衍了事,也就无法冷静思考,更不用说去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

所以说语文课堂的提问应该适度。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习语文,提高班级语文的整体水平。

收稿日期:2009-08-07

猜你喜欢

适度课堂提问
湄潭土地改革实验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状况研究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