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只”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的条件及规律

2009-10-28张振华

现代语文 2009年9期
关键词:副词

摘 要:“只”是副词,其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时需要一些条件,并有一定的规律。本文将对“只”的语义指向动词或形容词、一般性谓词性成分时需要的条件和出现的规律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副词 只 语义指向 谓词性成分

吕叔湘先生认为,“只”是个副词,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表单一,以后引申为限定范围,有排他性,又引申为限定数量和程度,表数量少、程度轻。

“只”作为一个范围副词,它的语义除了指向后面的谓词性成分,还可以指向它后面的体词性成分或数量成分,用来限定人或事物的范围或表示数量少。例如:

(1)小羊圈的人们只注意到孙七的踪迹,而没想到他被活埋。(老舍《四世同堂》)

(2)这件事只他知道,别人都不知道。

(3)他面包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面包。

例(1)中,“只”的语义指向后面的谓词性成分“注意到”,强调主语的行为动作。例(2)中“只”的语义指向后面的代词“他”,强调这件事被知道的范围,只有“他”没有别人。例(3)中“只”的语义指向后面的谓语动词“吃”之后的数量短语“一个”,表示“吃”的数量少,只有“一个”。

因为“只”是一个副词,所以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的频率是相当高的。本文拟讨论“只”的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时需要的一些条件及其出现的一些规律。

一、“只”的语义指向为单个动词或形容词,对行为动作或者事物的状态加以限定,但一般要与“不”对举使用,表排除的项,形成对立

(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5)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6)他这个人只说话,不办事。

(7)你穿上这件衣服准保只胖不瘦。

(8)这样的洗衣机只好看不耐用。

在例(4)~(8)这五个例句中,“只”只能和“不”或“没有”(没)对举使用,若“不”及其后面的成分不出现,语义就不完整,如“他这个人只说话”,这显然没把意思表达完整。如果“只”和“不”后的单个动词后带宾语或单个形容词作谓语,若动词相同则宾语在意义上是相对的,如“他只懂英语,不懂汉语。”“汉语”和“英语”在意义上是相对的,都作“懂”的宾语;例(8)中的“好看”和“耐用”在意义上也是对立的。若“只”和“不”后的谓语动词不同,(若能带宾语)则两个宾语相同,若有时宾语不出现,则蕴含在句子中的宾语也是一样的。如“小王只订计划不实施。”“实施”后的宾语虽未出现但我们也能感觉到“计划”是蕴含在其中的。

二、“只”的语义指向后面的一般谓词性成分时,表示对行为动作的时间、状态的限定,或是对能愿动词或表心理活动的动词的限定,或是指向后面整个谓词性成分,表示对整个谓词性成分的限定

(9)(我不常喝酒)只在高兴的时候喝一点。(《王朔文集》)

(10)到了码头,(我们)只匆匆地握了握手。(同上)

(11)他以为今天只应当蹲在屋里。(《四世同堂》)

(12)我只希望流得彻底、干净。(《王朔文集》)

(13)可是她并没有哭,只异样地叫了一声。(《子夜》)

例(9)中“只”的语义指向后面的介宾短语“在高兴的时候”,表示对“喝酒”的时间的限定。“只”还可指向表处所、处置、方式、目的、工具等的介词词组,如“小王没说话,只把那封信给我看”“人们只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可他并不在意”等等。例(10)中“只”的语义指向副词“匆匆地”,表示对“握手”方式的限定。例(11)中“只”的语义指向能愿动词“应当”,表示对后面“蹲在屋里”的强调。例(12)中“只”的语义指向表心理的动词“希望”,强调“我”的心理是“希望”而不是别的。例(13)中“只”的语义指向后面整个谓词性成分“异样地叫了一声”,强调她没有别的反应,只是“异样地叫了一声”。有时,“只”的语义指向一般的谓语动词时,也要和“不”或“没有”(没)对举着说,如“那个小孩见到他妈妈,不说话,只在他妈的怀里哭”等。

三、“只”的语义除了可以指向后面一般的谓词性成分外,还可以指向后面的连谓短语和兼语短语,表示限制行为动作的方式或范围

(14)我只闷头看电视,不理睬吴迪。(《王朔文集》)

(15)(她)就不再搭腔,只埋头吃饭。(《营生》)

(16)你的父亲只叫我生了冲儿,然而我这个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雷雨》)

(17)可是这只使她自觉脸上热烘烘的,知道是红起来了。(《倪焕之》)

(18)你只上街买菜就行了。

(19)我们只请他来就行了。

例(14)、(15)中“只”的语义分别指向连谓短语“闷头看电视”和“埋头吃饭”,表示对主语行为动作的限制。例(16)、(17)中“只”的语义分别指向兼语短语“叫我生了冲儿”和“使她自觉脸上热烘烘的”,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式和范围。

由此可见,“只”的语义指向连谓短语和兼语短语时,也要和“不”或“没有”(没)对举着说,形成对立,或在后面接“就行了”一类的词也可以成立。如例(18)“你只上街买菜就行了。”和例(19)“我们只请他来就行了。”

四、“只”的语义还可以指向复句形式

一方面,“只”可用在因果或目的复句的前面,它的语义指向表原因的分句,用来限定原因或目的的范围,这时分句中的关联词语“因”“因为”“为了”等不能省略,必须跟“只”同现。实际上“只”总是放在这些关联词语的前面。

(20)只因老师坚不认错,并旁敲侧击以撵出教室相威胁才造成后来的大乱。(《王朔文集》)

(21)我们把政策交给群众,只为的是更好地取得群众的帮助和监督。

另外,“只”还可出现在连贯复句或紧缩句的前一动词成分前,用来限定行为动作的时间或方式等。例如:

(22)到了家,她只照镜子,别的什么也不管。

(23)只想想也有几分高兴。

但是,有时“只”的语义指向对象不具体,带有一定的“语义指向的模糊性”。这种现象在口语中不常见,在书面中较多。如例(3)中的“只吃了一个面包”,既可以理解为“吃的是面包,而不是饼干或别的食物”,这时“只”的语义指向“面包”;又可以理解为“吃了一个面包,而不是两个”,这时“只”的语义指向数量成分“一个”。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具体语境或上下文,或者通过变换来消除这些歧义。如:

(24)今天他没吃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

(25)他面包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

(26)面包,只吃了一个。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讨论了“只”的语义指向它后面的谓词性成分时需要的条件及出现的一些规律,具体包括“只”的语义指向单个动词或形容词时,指向一般的谓词性成分时,指向连谓短语或兼语短语时,指向复句形式时的条件及其规律,并且对“只”的语义指向出现歧义和进行分化时应采用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卢英顺.副词“只”的语义指向及其对句法变换的制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6,(4).

[3]陈伟琳.限定副词“只”“就”语义指向辨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0).

[4]周刚.表限定的“光”“仅”“只”[J].汉语学习,1999,(1).

[5]吕叔湘.语法研究入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张振华 郑州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 450042)

猜你喜欢

副词
疑问副词how小练
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等级专练
短句—副词+谓语
汉泰程度副词对比研究
中考英语形容词与副词专项练习
如何复习副词?
副词和副词词组
词类学习之副词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
形容词、副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