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一世觅知音 唯向伴侣抒真情

2009-10-28田珍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诗文苏轼

摘 要:一代文豪苏东坡一生的宦海浮沉中,先后出现过几位才情出众的女性,这些女性对东坡一生影响甚重,在东坡的一些诗文中,流露出对这些女性表达知音之赏、知己之感的情愫。然而她们都先东坡而去,对东坡的爱情生活留下了遗憾。

关键词:苏轼 诗文 知音之赏 知己之感 爱情悲剧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省)。他的诗词文章以笔酣墨畅、洒脱豪放著称,但也不乏婉约蕴藉、清秀逸淡之作,他写给自己三位妻子的诗文最能表现这一特点。这些诗文充分体现了苏轼情至深、义至重的为人特点。下面就苏轼写给妻子的诗文谈谈苏轼异于时人的妇女意识及其爱情悲剧。

一、从于艰难、辅于任上的内助

《江城子·记梦》是苏轼为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写的。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与苏轼是同乡。16岁时便嫁给大她三岁的苏轼,伴随苏轼度过了11度春秋。1065年,她便撒手人寰。王弗病逝后,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时隔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仍然刻骨铭心。一句“不思量,自难忘”就把自己对王弗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满腹相思,满腹世情冷暖无处诉说,更无法诉说。假若见到了王氏,大概也不相识了!因为作者迁徙奔波,相思成疾,满面尘埃,两鬓已苍。通过想象对方的不识自己来表现自己的风雨历程,满怀悲愤辛酸。下阙假托梦境,回乡与王氏相见,竟惊、喜、忧、痛之情交加,无言以对,只有泪长流。末句写梦醒后痛定思痛,原来使作者伤心欲绝、甘肠寸断的地方竟是那明月清辉照着的矮矮墓穴。想象中凄清幽寂的环境,蕴蓄了无限人世沧桑。作者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谓中,至死不渝的真情,让人越体会越深刻。

苏轼对王弗,不仅是夫妻之间的思念,更是知己之间的赏识与感动。如苏轼士《亡妻王氏墓志铭》云: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简介王氏生平,是墓志的主要组成部分。文中作者称夫人为“君”,体现了互敬互爱之情,为表敬意作者不直呼其名,就在名前加个“讳”字。这里有几桩值得颂扬的事情:夫人在娘婆两家侍奉父母“皆以谨肃闻”。陪伴丈夫在任上,经常告诫远离父母的丈夫,要按老父亲的教导办事。作者特别举出实例说明王夫人注意来会丈夫的朋友,根据观察所得,分析其人的思想品质,提醒丈夫不要被奸邪谗佞之辈蒙骗,这就是著名的“幕后听言”的故事。结尾写其享年,“年二十有七而已”,痛惜哀叹王氏的不寿;作者引用父亲的话,既表扬了王氏“从于艰难”的高贵品质,又说明遵从父命“葬诸其姑之侧”的理由。从不厌其烦的生活琐事的描写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善良忠贞、谨慎敏静、通晓人情、洞达世故的夫人形象;也看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恩爱有加;更重要的,从墓志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苏轼那刻骨铭心的痛失内助之悲。

二、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贤妻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我们通过苏轼的《蝶恋花》去认识一下这位女性。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在王闰之过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祈福,并作上述的《蝶恋花》纪事。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引用晋人王文度这一典故,赞美她对三个儿子(苏迈、苏迨、苏过)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尤其是她对苏迈视如己出。王闰之的家乡眉州青神,江山秀美,岷江穿境而过。在漫天曼陀花雨中,山岭青翠,碧水孱湲,佳气葱郁,生于江畔人家的王闰之,在苏轼眼里,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比起王弗和其它几位女性来,王闰之的名气最小。她的才干也不及王弗,但她是一个贤淑的妻子。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妻子死后百日,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又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在黄州苦涩艰辛的岁月中,贤妻王闰之对苏轼来说既是一种心灵的安慰,又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从苏轼的诗文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位妻子不仅疼爱有加,而且一直怀有一种感激之情。

三、患难与共、誓死相从的知音

王朝云,是苏轼的第三任妻子,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原是他的侍妾。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一直陪伴左右。朝云与苏轼之间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遂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然。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由此苏轼把朝云当做自己的知音,苏轼写给她的诗歌最多,并称其为“天女维摩”。如《朝云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伯仁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苏轼在赏读白居易的《别柳枝》时,顿生感慨写下《朝云诗》。白居易晚年因患风痺等症,遣散了身边的歌妓,苏轼由此想到自己此前放归的数妾及至今陪伴自己的王朝云,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诗。“通德”是汉成帝宠爱的宫女樊通德,她在出宫后得到伶玄的怜爱,二人朝夕相处,还写下《飞燕外传》等传奇作品。东坡借用樊通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与朝云的恩爱。 “伯仁络秀”是一对母子,伯仁为晋代神童,络秀是他的母亲,东坡用此二人比喻爱子幹儿未能长大,不能陪伴朝云,加重了她与自己终身厮守的信念。“天女”二字向人们昭示,他将朝云比作从天宫里下凡的仙女,特来抚慰他这形单影只的落魄文人。东坡将朝云视作天女,自己则是维摩诘,二人同时诵经,同时修炼养生之术,这就是下文的“经卷药炉”,可见他们既在参禅,又在炼丹,凡能让身心康健、精神超脱的事,他们都在尝试。朝云体弱,东坡老迈,高唐神女、云雨巫山那种激情缠绵之事都成了过去,东坡只想早点炼成仙丹,与王朝云一道“乘风归去”,飞向蓬莱仙山。

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可见王朝云在苏轼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东坡一生漂浮不定,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伴随着他人生的不同阶段。苏轼对她们倍加尊重,赞赏。他以善良真挚的同情心,体察她们,赞美她们,以心换心,和她们做朋友,并把她们引为知己知音,这种高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意识,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纵观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他的爱情经历甚至是悲剧性的,几位娇妻都先他而去,让他一次次肝肠寸断。但他对女性所表现出来的赏识、感动、尊重以及平等意识,是超前的。恐怕是我们现代人也未必做得到的。林语堂先生赞誉他:“今天我们可以说他真是一个现代人。”

(田珍平 甘肃省张家川县张棉中学 741505)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诗文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走遍万水千山
苏轼吟诗赴宴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简析《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