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009-10-28康会莲
康会莲
摘要:中华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奉献精神是全社会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
关键词: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无私奉献
在2001年的全国文艺两会上,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说:“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唯有这样,才能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向前奋进。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贯穿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包括民族的理想、品格、意志、个性、社会责任感、学习、发展事业、交际、合作、生活、保健等方面的精神。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国民的思想和行为,渐渐地影响每一位国民及整个民族的发展。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鲁迅、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他们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民族精神的教育,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帮助青少年树立自主心、宽容心、诚信之心及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敬业等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同时,要教育青少年善于面对困难和危难。只有不断弘扬和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无私奉献精神
“春蚕到此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奉献精神的生活写照。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也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坚持弘扬民族精神,一定要倡导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弘扬美德,使人充实,使人高尚。无私奉献应当成为每个人的永恒追求,我认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无私奉献做起。弘扬奉献精神,既要平时看得出来,更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同时,自己做到了无私奉献还不够,要用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奉献为荣的风尚。切实做到自己的事踏实干,别人的事争着干,分外的事乐着干。奉献作为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是全社会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奉献精神是永恒的,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
弘扬民族精神并不是强调“精神万能”,而是为民族复兴提出一些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一时对民族发展的作用或许不大,但代代相传下去,对于民族的长远发展将非常有利。
人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各个民族的发展。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既不是排斥其他民族,也不是为了搞霸权,更不是以某些民族为敌。而是在遵守世界主义的基础上,与其他民族合作共进,以实现民族的复兴,并为人类文明作贡献。
民族精神包含无数种精神,盼望广大学者共同研究民族精神,为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