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
2009-10-28沈艳杰
沈艳杰
摘要:有人说过:“谁能给学生更多的的快乐,谁就是最成功的老师。”笔者认为,语文课教学只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笔者特地做了如下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学习;快乐;学生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采用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想着如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整天不是听课就是背课文,要么就是抄写生字词,等等,实在是没什么意思。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有人说过:“谁能给学生更多的的快乐,谁就是最成功的老师。”笔者认为,语文课教学只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笔者特地做了如下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前提
受儒家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必须要让学生敬畏自己,让学生听话。因此,他们习惯于对学生摆上一副严厉的面孔,习惯于以高高在上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正是由于教师的这种态度,使得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把学习语文当作一件苦差事,老是提不起精神来学习。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去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营造出协调、融洽的学习氛围。我在语文教学中不论自己心情怎么样,总是面带微笑地进行教学,语气和蔼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很多同学上语文课时,不再感觉有压力了,都能开开心心地学习语文了。我们教师要学会利用“权威性的谎言”去暗示、期待学生,要对每一位学生有信心,对每一位学生有独特的深情;要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他们都有美好的前程。 这样, 老师在上课或辅导时, 才会用期待的眼神去暗示学生, 才会用激情的语言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就会感到快乐幸福, 就会把老师的外在鞭策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从而乐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二、教师教学语言优美生动、教学状态动静结合是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客观条件
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应生动优美,“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一是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平时广为采撷,大量储存,上课时便会涌入脑际,信手拈来;二是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句式要富有变化,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的联想,精当的设问能造成悬念;三是语言要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四是语言还应倾注充沛、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满腔热情,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形态应动静结合。“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静”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语文课中的“动”能激活学生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静”则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果语文课上“动”多“静”少,就会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如果“静”多“动”少,他们就容易产生疲劳。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亦动亦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三、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生活是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基本方式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更应该时刻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由于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跳出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本上的场景还原到生活中。从生活中寻找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场景中学生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蕴。生活场景形成之后,再回扣到课文的语言上,让文本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碰撞、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我们在学习课文《羚羊木雕》时,可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让自己置身其中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并且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经历,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也可以给予自己心灵上的触动。再如写作教学,每次作文布置下去以后,许多同学很长时间不知如何下笔,有些学生并不缺乏写作的技巧,只是他们的生活积累太贫乏了,所以,作文教学不应侧重写作技法的指导,而应在学生的素材搜集上下功夫,素材来源于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一般来说,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学生,其作文总是真实的、充满活力的、令人回味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一天一记,不论是曾经经历的事情,还是自己一时发出的感慨,随时记录,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句,也是属于自己的收获。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根本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东西。”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设法认识它、研究它,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具有广泛而浓厚兴趣的人,就会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学得广,钻得深,学习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语文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对语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相反会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语文:1.以读激趣。首先,教师必须选择可读性强的作品,通过读让学生有收获,他们才会有兴趣。教师还要广泛涉猎,找一些思想深刻、艺术高超的作品来影响学生。其次,还要讲究读的方式。有的文章可以配上音乐或图像,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不减。2.以问激趣。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研究问什么、怎样问,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切中要害,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问。如教《父母的心》一文,有学生对“父母不送走孩子是爱的表现”提出了疑问,认为:为了孩子好,父母不应该太自私,应该把孩子送走,送走孩子才是爱的体现。很多学生当即展开了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师再加以引导,结果让学生对川端康成作品的特色“淡淡的哀怨”有了深刻的认识。3.以情激趣。优秀的作品总是以真情实感打动人,教师选择一些这样的作品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悟到语文的魅力。在读《出师表》之前,我说了这样一段话:“诸葛亮的《出师表》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宋代学者赵与时曾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学生们一个个都急于想知道文章到底有什么魅力。在这种契机下展开教学,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了。类似这样烘托气氛的语言营造和情感氛围对激发学生兴趣无疑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