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书法的力度美与气势美

2009-10-27肖国崇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6期
关键词:书法

肖国崇

摘 要:书法美的表现涉及诸多审美要素,力度美、气势美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力度美,血脉润畅、贯气通神的气势美,是一幅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供同仁参考、探讨。

关键词:书法 力度美 气势美

“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力度美,血脉润畅、贯气通神的气势美,是一幅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力度、气势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现略论如下:

一、力度美

书法艺术中的“力”,是指每个字的点画轨迹所表现出来的力度或动感。无论什么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都少不了力。有力则飞动、活跃、遒劲,自然显示出力度美。在书法中主要表现为笔力。笔力的有无及高下,反映出作品的好坏。故历代书法家非常重视笔力,书法评论家也把笔力作为评判书作优劣的重要标准。

怎样体现笔力呢?蔡邕《九势》中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朱和羹《临池心解》云:“用笔到毫发细处,亦必用全力赴之,然细处用力最难。如度曲用低调低字,要婉转清澈,仍须有棱角,不可含混过去。如画人物衣折之游丝纹,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两位名家强调运笔都要用力,都要注意运笔方法。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古人曾用“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屋漏痕”等来比喻书写时的用力来表现线条的有力,还有诸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弦之姿等,这些奇异莫测的运笔造型方法,正是书法运笔用力“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生动体现。

笔力是作者对自然造化的独特观察和实践摸索才能达到的,它是笔和墨技巧的体现。力的表现,讲究含蓄,讲究变化,讲究技巧。线条的不同枯润、不同形态、不同角度,都会呈现不同的力。不讲方法,不讲技巧,一味直露地表现力,只能是剑拔弩张,张牙舞爪。尹默老书家论书绝句云:“使笔如调生马驹”,降服烈性野马,用力要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轻重结合,恰到好处,书法亦然。右手行笔向左向右,向上向下,须疾涩而进,如水荡轻舟,这种蓄力的感觉,不同于握斧劈柴,手臂肌肉振动了,把信号直接传给大脑,相反要用心灵去感应,用大脑去指挥,感知笔与纸接触的力。练习书法就是使笔与纸产生对抗,并同这种对抗作斗争,斗争时间长了,笔力就强了,功力就深了。体现力的关键是张而不发或蓄而待发。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缩者伸之势,郁者畅之肌”,缩中有伸,郁中有畅,拓展与收缩若处理得妙造天然,则力度自然也就蓄积于点画之间了。同时用墨的枯润、舔墨的多少,都会影响到线条所显示的力。湿笔取韵,渴笔取气,笔无飘浮,墨不旁渖,当是最佳的笔力墨韵效果。

笔力的强弱能体现一个书作者功力的深浅。只有苦于磨砺,勤于观察,善于领悟,才能写出重如惊雷,轻如蝉翼,燥如秋风扫落叶,润如万物得雨露的具有力度美的作品来。

二、气势美

书法的“气”是指书法线条形体蕴涵的内在活力,书法的“势”是指线条按照既定的字形作结体运动所形成的韵律和趋向。气是势的基础,气由势来显示。气的产生,离不开势,气寓势中,气彰势显,由此产生气势的美。

张怀说:“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书法作品没有气势,如同江河没有流水,沙漠没有绿色,人没有精神一般缺乏生气。故历代书家都非常重视书法的气势。

一幅有气势美的书法作品总是由一笔之势、一字之势、一行之势、一篇之势组成的。一笔之势称为“笔势”,蔡邕《九势》中的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讲的就是书写点画的不同技巧。他特别强调“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说明书法家通过刻苦临池,把点画写得富有动感的“势”来,“妙境”也就在其中了。

一字之势称为体势。造字自有其取像自然之法。卫恒《四体书势·字势》云:“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圆靡则,因事制权……”说明结体须达到“势和体均”、上下连贯、前后统一,“守正循检”的应有规矩,“方圆靡则”的应有变化。宽不显肥,窄不显瘦,大不显粗,小不显细,疏不显散,密不显挤,正不显板,斜不显倒,天必覆地,地必载天,内必摄外,外必朝内。使之疏密相间,粗细相宜,大小相称,偏正相生,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蔡邕《笔论》中讲字的结体需要呈现的“势”更为生动。他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书写的字,其体势必须展示出字的形象神采。其形象应该是“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草木,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日月……”蔡邕这段话准确地道出了字的体势应该表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一行之势称为行势。作点成字,连字成行,必须处理好字与字的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的呼应关系。不可字与字互不相干、各自独立、杂乱无章。所谓“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二行不可移至第一行”,强调的就是行气贯通。它包括首尾气的贯通与行间气的贯通。字的排列顺序根据书写内容是不能变的,但字形可以变——大小错落,纵横参差;笔画可以变——长短粗细,轻重虚实。这样从形式上达到一个最佳排列,使之各得其势,贯气通神。

一篇之势称为篇势。篇势建立在笔势、体势、行势的基础上。蔡和说:“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指的就是各字各行彼此间的血脉润畅、顾盼生情,相互照应。一幅有气势美的书法作品,不论何种书体、不论篇幅大小、不论行文长短,任何一笔一画、一字一行,都要显示出整体的和谐统一,即笔触的统一,书体的统一,章法的统一,风格的统一。它们有赖于书法家动笔前的通盘谋划,有赖于书法家扎实功力基础上的一气呵成。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我爱书法
书法鉴赏
书法
书法十佳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