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理论解析
2009-10-27徐中
徐 中
当今世界是政党政治的时代。在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除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都实行政党政治,而执政党作为执掌国家政权的党,在各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执政方略体现执政党的执政宗旨、执政目标、价值追求和政治智慧,对于执政党的全部工作及其效果,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要保持长期执政地位,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执政方略。党的执政方略的概念、内涵,其与党的指导思想、治国方略、执政理论、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是研究党的执政方略首先要搞清楚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党的执政方略的概念与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讲,执政方略是指执政党为掌握政权和管理国家政事而制定实施的大政方针和谋略。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党的执政方略主要是指党在执政过程中,为实现执政目标、完成执政使命而制定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最高执政方略、根本执政方略和具体执政方略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最高执政方略。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还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始终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是党的最高执政方略。
(二)根本执政方略。党执政6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总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这些和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方针,都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执政方略。
(三)具体执政方略。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国情状况和发展任务,针对一定时期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的各种发展战略是党的具体执政方略。具体执政方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军事国防等诸多方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
二、执政方略与党的指导思想
政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旗帜和灵魂,是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决定一个政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目标的根本性因素,反映着政党对时代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总认识。指导思想高于执政方略,一个政党要取得执政地位和执好政,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指导思想出现错误,即使有正确的执政方略,也难以避免失败和灭亡的命运。党的十七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①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执政方略与指导思想相比具有更具体的对策性、目的性和规定性。执政方略是在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任务而制定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是连接指导思想和执政实践的重要环节。具体到中国共产党而言,党的执政方略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制定和形成的。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的最高执政方略,制定好每个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通过实现最低纲领一步一步向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迈进,这些过程都是在党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完成的。
三、执政方略与党的治国方略
党的执政方略与治国方略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治理国家是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的,不论是执政方略还是治国方略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和实行的,二者遵循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贯彻落实的过程是一致的,党的重要执政方略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体现在相关的法律中,也就成为了治国方略。正因为如此,执政方略和治国方略很难截然分开。但是,执政方略和治国方略又不能完全等同,二者的区别首先在于治国方略的内涵比执政方略要宽泛得多。治国方略是针对全部国家和社会生活而言的,是党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领导和治理。治国方略需要贯彻落实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直接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执政直观地讲是指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权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形式,执政方略主要是针对党的执政活动而言的,主要发生在国家政权活动领域,其直接目的是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地位。与此相对应,治国方略的实施方式比执政方略要多。如:文化、教育、宣传、舆论、道德、思想政治工作等都可以作为治国方略的实施手段,而其中的很多方式却不能适用于执政方略。另外,党提出的治国方略在程序上还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审议通过后才能正式确立,而党的执政方略则是由党制定和组织实施。党的执政方略和治国方略的区别,决定了党在执政活动中不能简单搬用治国方略的手段和方法,而是要把治国方略转化成适当的执政方略和执政方式。如: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体现在党的执政方略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现在党的执政方式上就是坚持依法执政,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行为中就是坚持依法行政。
四、执政方略与党的执政理论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就一刻也不能没有执政理论的指导。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执政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②党的执政方略是执政理论的核心,是党的执政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执政方略,反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执政方略是确定执政理论其他方面内容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执政方略,蕴涵着不同的执政理念,反映了对执政规律的不同认识。确立什么样的执政基础,建立什么样的执政体制,采取什么样的执政方式,营造什么样的执政环境,拓展哪些方面的执政资源,都与党的执政方略密切相关。党的执政理论其他方面的重大举措又不同程度体现了党的执政方略。所以,考察党的执政方略的发展演变,不仅可以通过党的纲领路线的发展变化得到说明,也可以通过党的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得到说明。
执政方略决定着党的执政实践和执政成效,决定着党和整个国家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发展方向。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全部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执政展开的,所有奋斗目标都是通过执政来实现的,所以有什么样的执政方略,就会有什么样的执政实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执政效果。执政方略正确,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党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反之执政方略发生了失误或错误,又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脱离时代、脱离群众,就会丧失来之不易的执政地位。可见,深入研究党的执政方略,在执政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党的执政方略,是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五、执政方略与党的执政方式
党的执政方式是执政党执掌、控制和运用国家政权的途径、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所涉及的是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同党的领导方式密切相关。任何执政党的执政方式都要受社会制度、历史条件、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政党制度不同,政党执掌和参与国家政权的方式就不同。国情不同、时代不同,同一个执政党的执政方式也有所不同。我们党在60年执政实践中,执政方式也经历了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提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既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对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提出的明确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执政方式的认识不断深化。
党的执政方略和执政方式是党的执政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不能混同。一般来说,执政方略是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标在党的纲领路线、大政方针等宏观层面上的反映,确立了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和目标,相应地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执政方略。而执政方式是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在执政行为中的具体化,是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具体方式,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党的执政方略和执政方式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在不同层面上的体现。如: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体现在党的执政方略上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现在党的执政方式上是依法执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表明党的执政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而这些要求却不能直接搬用到党的执政方略上。两者的联系在于党的执政方式会影响执政方略的贯彻落实成效。用什么样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具体实施执政方略,效果是不一样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政党在执政活动中,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执政方式,它的执政方略往往很难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另外,执政方略和执政方式都是为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服务的,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党的执政方略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也同样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而且随着执政方式的不断改进,党的执政方略会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六、执政方略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执政方略来实现,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我们党执政60年来,执政方略不断成熟、日趋完善,在复杂的执政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五种能力”作为全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本身就意味着党在执政方略上的认识自觉与合理抉择,充分显示出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政治智慧。
党的执政能力首要的就是提出正确的执政方略的能力。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定义可以看出,实现党的领导是执政的最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宗旨,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在执政过程中不但要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社会公正公平的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很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路线、方针和发展战略,也就是说要有正确的执政方略。可见,制定实施正确的执政方略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政方略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出来。制定党的执政方略,首先要善于以宽广的眼界全面观察世界,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同时还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战略上思考和认识问题,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全党的智慧,制定出正确的执政方略。
执政方略的贯彻落实成效是检验党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具体来说,在执政实践中检验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就要看党制定实施的经济方面的执政方略有没有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是否能促进经济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检验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就要看党制定实施的政治方面的执政方略是否能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检验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要看党制定实施的文化方面的执政方略,是否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检验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要看党制定实施的社会建设方面的执政方略,是否能妥善处理好各个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利益,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社会和谐;检验党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就要看党制定实施的对外交往方面的执政方略,是否正确把握了时代要求,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只有坚持以执政实践来检验和不断完善发展党的执政方略,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注释: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②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22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法学博士
■ 责任编辑: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