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知识 教方法 教思想

2009-10-27包朝龙

关键词:新课程溶液实验

包朝龙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徐瑞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分类的实验,初步概括和提炼出一节好课应该具备的动态生成结构,即:(1)经互动后生成清晰流畅的主题或专题线索(教与学的思路);(2)紧扣能够体现教与学之间本质联系的关键性教学细节;(3)形成融会贯通、和谐自然、科学而又艺术的信息同构。近日笔者在宁波参加高考化学复习研讨会期间,听取了某老师的高三复习课“运用矛盾论,指导化学复习”,颇有感触,耐人寻味。笔者认为这是一节难得的好课,是一节值得欣赏有一定厚度的课,值得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

一、选材朴素,立序清晰

关于课堂教学艺术,无非是八个字:“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本上也只有“材”和“序”两个字而已。该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选择了高中化学中的主干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盐的水解、化学基础实验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材料,以哲学中的矛盾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立“序”的主要依据,按“例题展示→分析归纳→迁移应用→总结升华”的教学序,一目了然,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其设计的基本思路表示如下:

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与整合,充分体现了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取材料的先进教学理念。

二、目标明确,渗透思想

虽然课堂教学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答案”(布卢姆),但绝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所以教师特别要清晰把握教学中的确定因素,做到目标明确。本节课该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能严格按照新课标的思想和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不仅注重了显性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落实,还能注意到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贯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中学化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复杂性,抛弃非此即彼的僵化思维;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化学变化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或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若主次矛盾难以确定,要善于运用守恒关系;矛盾的主次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等。该教师能以哲学思想指导化学复习,让人进一步领会到教学不仅教知识、教方法,更重要的是教思想、教人生,其意义是深远的。

高三复习不是“炒冷饭”式的对知识重复性的归纳,讲授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而应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和建构,对知识的融合和提升的过程。从“实验入手”开展对知识的整合和提升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有很多教师认为高三复习由于时间紧,主要精力应放在学生的习题训练和评析上,特别在复习后期为了让学生多练一份综合卷,放弃了需要一定时间的实验过程。而这节课,该老师没有进行大规模的、高强度的训练,而是以实验为诱导,由实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给生生、师生间提供对话的资源,重新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解答问题“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CCl4、NaI溶液、NaCl溶液、Na2SO3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A.溴水B.FeCl3溶液C. 酸性KMnO4溶液D、AgNO3溶液)的过程中,有同学对参考答案D提出质疑,认为D也可以鉴别,理由是AgNO3与Na2SO3溶液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沉淀和气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用实验演示AgN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只产生白色沉淀,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气泡产生),再结合相关数据如AgOH的Ksp=10-8,Ag2SO3的 Ksp=10-14,充分说明当两者混合时,主要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而不是水解反应。这一实验的魅力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不仅在兴奋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体会到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化学变化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或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重要哲学思想。

三、问题引领,激发思维

教师要开发课堂,并陪伴学生生活在课堂中。本节课中,授课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组织严密有序,“知识序,认知序,教学序”的三序合一得到了充分体现,并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课题引入,激发兴趣。能从学生学习中一个非常普通的问题“H+、OH-能否共存于同一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入手,既吊起了学生的学习胃口,同时在学生的元认知与新知的建构之间搭起了桥梁,为后面学生的探究学习拉开成功的序幕。无需多言,我们从学生兴奋、喜悦的表情中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活动开展,多元学习。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整节课既有教师的画龙点睛式的讲解,又有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有教师的提问,也有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教学始终紧扣重点和热点问题,并能通过多媒体化解难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教师能充分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得以真正落到实处。

设计问题,激发思维。教师应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内需的高手,一个好的问题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教师在备课中要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激发学生想象、情感等兴奋点的内容,以便张弛有度、擒纵自如地驾驭现场,调控学生,促使学生的参与。如课堂中教师提出了“pH均为3的硫酸与醋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仍然为3吗?”“为什么铝条与饱和CuCl2溶液反应会有气泡逸出,并在一段时间内气泡产生越来越快?“FeCl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固体成分是什么?Fe2(SO4)3溶液呢?Na2CO3溶液呢?”等一系列问题,既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而且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教学再次达到了高潮。

四、结语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心灵对话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应拥有展现情智、志趣和多彩生命的机会,而教师

也可以放牧着轻松活泼、机敏诙谐的生活情趣和人格本真。这节课之所以犹如山间泉水,自然、随意、洒脱,除了教师的朴素选材和清晰立序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该老师以其扎实的化学功底和诙谐幽默的表达,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特别在课堂上用善意和真诚的鼓励给学生以信心和支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课程背景下,能较好地处理好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有效落实,整堂课自始至终充溢着师生间心路的沟通,视界的交融,个性的张扬,教学的相长,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在新课程实验中,演绎出更多精彩、互动、有效的课堂,它不仅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专业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的广延,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之目的,从而落实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理念。

猜你喜欢

新课程溶液实验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溶液』知识全解读
做个怪怪长实验
解读“溶液”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