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的评析及教学启示
2009-10-27胡晓华
胡晓华
今年是浙江省进行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理科综合是首次自行命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对理综
卷中生物试题的特点及学生答题情况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复习教学对策。
一、试题基本情况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结构与前几年的全国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结构相比,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理综卷总分都为300分,但生物试题分值由72分变为80分,题量由原来的7题变为8题(6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增加了1道选择题。生物试题的题型结构、考核内容分布、分值情况见下表:
二、试题特点分析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生物试题紧扣《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遵循《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生物)的要求,注重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注重考生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考查,适度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兼顾知识宽度的检测
生物试题尽管只有8题,但知识的覆盖面较广,涉及到考纲划分的22个主题中的12个主题,同时试题十分注重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生物育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实验探究等。有的试题是就一个知识点的多角度、多方位考查,有的是多知识点、多层面考查,不仅检测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检查了学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2. 立足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
(1)注重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提升了对理解能力、综合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交叉渗透,融合自然,如第2、4、30的Ⅰ小题、31题。特别是31题可谓立意独特,该题首先将现代生物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引入试题,并将杂交育种、遗传图解的书写、遗传信息的翻译、酶的催化原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点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在立足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2)以图形表达信息,提升能力考查要求。生物8个试题中有4个题(第5、6、30题的Ⅰ小题、31题)涉及识图,30题的Ⅱ小题要求绘图。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考查了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图形信息的理解、提取、处理和图文转换能力。
(3)联系学科背景,突出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如第30题的Ⅱ小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完整的实验步骤,并将实验过程中血压的变化用曲线表示。重点考查学生对科学实验设计中前后自身对照的理解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该试题起点低,落点高,情境新,重视过程和方法,能力层次分明。
3. 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在生物试题中的体现
试题第1、3、5、30题分别涉及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荧光标记技术、基因敲除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试题体现新课程关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理念,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科技、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发展。
三、答题情况分析
生物试题答识基本情况如下:选择题1~4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5、6两题则错误率较高,其中第6题是学生感到最棘手的一道选择题。非选择题共44分,总的难度系数在0.42左右。其中第30题的Ⅰ小题平均分为7.3分,难度系数为0.52,Ⅱ小题平均分为5.8分,难度系数为0.48,零分率为12.5%,第31题平均分为6.7分,难度系数为0.37,零分率为24%。据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1)语言表达能力差,生物术语使用不规范。许多学生回答问题时语意不清,词不达意,不能完整、准确、清楚地表达实验步骤,生物用语主观性、随意性大。如将“细胞分裂间期”答成“细胞繁殖期”,“DNA复制”答成“复制DNA”等。
(2)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弱。如选择题第5题关于荧光标记法反映细胞膜蛋白和脂质的流动性本是一个经典实验,但有些学生却不清楚荧光染料只是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并没有发生跨膜运输这一基础知识,错误认为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能反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又如第31题的第(3)小题,要求“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许多同学答案为“基因越多,酶越多,H2S越多”,不能从现象中分析提炼出本质的结论:基因可通过控制G酶的合成来控制H2S浓度。
(3)理解并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弱。如选择题第6题,答题时学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对图形中同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个体数量前后变化的比较上,没有将“影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些生态学基础知识同图形信息进行有效结合,因此很难得出正确答案。
(4)不能根据试题中的限制条件应变答题,思维的敏捷性不够。如第30题Ⅱ小题的试验设计,明确要求“答题时该组实验兔不再分组”,但很多学生都是按照常规的分组实验进行,没有及时判断出该试题要求“前后自身对照”。这也反映出审题能力差。
(5)面对新的信息,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的能力低,思维的变通性差。如第31题,当“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这一新的信息出现时,许多学生对本试题感觉就一片茫然,至于“利用将B基因去除的B+B- 雄性小鼠和正常小鼠,选育B-B-雄性小鼠”,更不知如何下手了。
四、高三教学启示
从今年的生物试题特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给予我们高三复习教学颇多的启示。以下四点启示尤为重要:
1. 重视核心知识的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因此,高三教学要重视核心知识的复习,以核心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注重各知识间的纵横联系,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以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2.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三复习教学要依据新课程的能力要求,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知识、能力、技能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坚持“创设课堂教学的思维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能力训练,多开发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养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3. 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的考查。在高三实验专题复习中,在加强教材实验复习的同时,要注重新情境下的实验设计训练。教师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感悟、总结实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以培养学生选用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分析处理数据、资料的能力,表达实验及其结果的能力。
4. 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及生物术语的规范使用
如何使学生恰当使用本学科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地描述、解释生物现象和规律,以及严格要求生物术语的规范使用,应成为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