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出版物发展现状综述
2009-10-24沈波施迎难
沈 波 施迎难
一、 电子出版物的概念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出版物从制作技术到传播手段也在快速变化。国家标准GB/T17933—1999《电子出版物 术语》中对电子出版物(electronic publication)的 定义是:“将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可复制发行,并通过计算机 或者具备类似功能的设备进行阅读使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传播文化的交互性的大众 传播媒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4月15日颁布的《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中对电子出 版物的定义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 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 ,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等)、可擦写光盘 (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 体形态。”
图1结合我国出版界对电子出版实践的认识,用数据流图的形式给出了电子出版物从选题 策划到读者阅读终端的瀑布模型。图中,圆圈代表处理过程,带文字的箭头线给出了数据( 或资料)的流向。下面分步简要描述电子出版的过程:
(1)选题策划要给出策划报告,作为组稿的┮谰;
(2)组稿根据策划报告,形成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以便选择产品或为产品研发提供设计依 据;
(3)产品研发根据需求分析报告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通过计算机软件形成控制程序,将图 、文、声、像内容经采编后有效地组织起来,最终形成符合策划报告要求的内容产品,经过 集成测试后形成待审产品;
(4)审核测试依据电子出版物质量标准和电子出版物审测规范,对待审产品进行测试,如存 在问题,则将修改意见返回到产品研发步骤,如符合标准,则将审定产品提交下一步;
(5)审定产品通过复制形成大量拷贝;
(6)发行将拷贝分发到读者手中,最终实现在阅读终端上再现作品;
(7)阅读终端要将内容完整、正确地再现出来,通常包括本地存储器、数据处理系统和显示 ┲斩恕*
其中,策划、组稿、产品研发这三部分不是由出版企业自己完成时,产生的作品即为自投稿 ;策划、组稿由出版企业完成,产品研发由其他单位或个人完成时,为约稿;策划、组稿 、产品研发全部由出版企业自己完成时,为自主开发产品。但无论哪一种形式,出版企业必 须要完成审核测试(相当于纸介质出版物的编校环节)。审核测试后形成的审定产品实际上 就是电 子出版物的母版,其核心是审定的内容。发行过程实质上是将存储在介质中的内容进行分发 的过程。当这种分发是以光盘等存储介质为主体进行分发时(由出版企业进行复制),即为 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出版物;当分发过程是通过网络将发行服务器端存储介质上的内容传输到 客户端存储介质时(即由读者自己进行复制),即为现在所说的网络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质量标准作为电子出版物开发和审核测试的基本依据,是必须遵守的;而 电子出版物审测规范在审核测试阶段是必须遵守的,在开发阶段则可遵守,也可不遵守。
二、 电子出版物的内容形态
综合国内外电子出版物的内容形态,可以大致分为:
(1)数据库类电子出版物。主要是将大量的内容资料收集在一起,提供分类和检索功能,可以快速获取相关主题的信息 。
a.全文或文摘数据库
b.目录数据库
c.文学作品集
d.计算机程序库
e.多媒体素材库
(2)多媒体类电子出版物。多媒体(multimedia)系指“综合表现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和文本的信息组合 ”。此类电子出版物主要有以下三类:
a.专题类
b.工具书类(词典、年鉴、手册等)
c.电子报刊类
(3)游戏类电子出版物。其特点是设计的程序有很好的交互参与性,信息媒体以动画为主,往往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 节。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全球化,技术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在内容形态方面,国内 外没有本质差别。差别主要集中在内容的文化差异、具体产品的功能完备性等方面。在开发 工具上,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无明显差异。
三、 电子出版物的存储介质
电子出版物内容的存储介质目前主要包括光、磁、半导体这三大类。所谓光存储介质 ,主要是指各种光盘。相关标准请见表1。磁存储介质主要是指各种磁盘。在电子出版物发 展的早期,主要使用软磁盘;目前,在一些大型数据库出版领域和随设备一同出售的产品中 ,也有使用大容量硬盘的。半导体存储介质是使用硅半导体芯片制成的存储介质。使用硅半 导体存储介质的目的主要是便于保护知识产权。目前主要使用闪存以及伴随手持式阅读器一 同分发的只读存储器。
关于磁盘的国家标准可参见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磁盘、软磁盘和光盘国家 标准汇编》。由于普通软磁盘的存储容量小,不适于大容量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因此目前在 电子出版领域已基本被淘汰。
目前在国内出版界,使用最多的存储介质是CD-ROM、VCD、CD-R、DVD-ROM、DVD-Vide o、DVD-R、DVD+R。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在近7年的电子出版物中,CD-ROM约占81%,D VD-ROM约占4%,VCD约占4%,但DVD类光盘在近两年有较大增幅(2007年比2006年增长380% ),正在形成取代CD-ROM的趋势。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新装电脑普遍配装DVD-ROM的趋势 相一致。
近来新的光存储介质标准之争在以Sony为首的蓝光光盘(Blue-ray Disc)标准和以 东芝为首的HD-DVD标准之间展开,最终蓝光光盘标准胜出,成为下一代光盘存储介质事实 上的国际标准。蓝光光盘与HD-DVD之间标准之争的背后,实际是巨大的利益之争。
拥有独立出版号的半导体存储器出版物目前尚未列入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 范畴,但已经有出版物开始使用这种介质作为出版物的┰靥濉*
目前使用半导体存储器最多的可能是电子地图系统的出版企业,如中国的星球地图出 版社等。这些使用半导体存储器的电子地图系统多装于终端设备中,提供电子地图信息。另 外,还有电子出版物使用内含加密码的加密狗(一种含半导体存储器的电子器件),如标准 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标准数据库》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服务器版的《新时代交互英语》 。
四、 电子出版物的终端阅读设备
电子出版物的终端阅读设备目前主要包括个人电脑(包括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通用电子书阅读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专用设备。个人电脑拥有强大的多媒 体处理能力、复杂程序的运行能力和几乎无限的可扩展性,因此,它作为电子出版物主要阅 读终端的地位不易被取代,特别是集成移动通信的轻薄型笔记本电脑,可能会逐渐成为主流 。
1998年末,美国率先推出电子书阅读器,其出发点是使读者不用携带大量沉重的阅读 材料。阅读器的大小像书本一样,便于携带。电子书阅读器可以把网上的报刊、图书等各种 资料下载存入其中,读者也可把自己的办公资料存入其中,该装置可不断重新存入不同的内 容。电子书阅读器可存入几千页到几十万页的资料;有黑白显示也有彩色显示;内置 调制解调器,可以联网;还有内置电池,可用几十个小时;重量从不到一磅到几磅;价格从 几十美元到几百美元不等。在发达国家,由于手持式阅读器的价格已经降低到消费者的心理 极限之下,因而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如2008年1月在亚马逊网站(http://www.amazon.c om)上热销的Kindle手持式电子书阅读器。但在中国市场,手持式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需要 进一步下降,才可能大范围普及。
手机由于其携带的便捷性,加之新一代手机大量集成PDA的功能,使之逐渐成为一种 比较通用的移动阅读终端。目前手机的主要问题是多媒体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多作为 简单的信息发布终端,不太适合作为大型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终端。不过,随着微处理 器功能的增强和新型显示器件的出现,手机可能会与微型化的移动式个人电脑相结合,发展 出理想的电子出版物阅读终端。
无论电子出版物终端形态如何变化,作为普通阅读者最关心的就是能否正确显示内 容和阅读舒适度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技术上已经基本解决;第二个问题则是一个没 有止境的目标,但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阅读舒适度必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 并对媒介形态产生新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