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把握的几项原则

2009-10-23钟东明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笔者作文作业

钟东明

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语文作业设计要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鼓励学生的挑战,尊重差异性

多元智力理论、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应具备层次性,可以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成功心理得到满足。为此,笔者将作业分为A、B两类,A类为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训练类练习,为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也是各项教学任务完成后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B类为延伸拓展类,为所学内容的纵深延展,也是给学生课外学习的具体建议。这类作业为选做题,若干题目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做其中的一至几题。

在设计《俗世奇人》一课的作业时,笔者布置的A类作业为词语的识记积累、课文生动语句的摘抄及部分点评、任选“杨八”或“泥人张”写一小篇人物评传等。B类作业为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一书(该书篇幅不长,总计十余篇,读三篇即为合格),查找《俗世奇人》一书的相关书评,结合阅读及书评资料,就该书的某一面(内容、人物个性、背景、语言特色)写一点自己的理解和思考。B类作业各题具有层递性,鼓励学生要根据自身实力和相关兴趣往纵深拓展。实践证明,B类作业更能激发学生挑战自身的强烈愿望。

二、丰富作业的形式,突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和进取的内在驱动力。教师设计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努力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饶有趣味的语文作业形式有很多:课堂演讲、辩论、朗诵、课本剧、班级报刊、专题研究等等,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兴趣投入这些任务,会收到机械训练难以企及的效果。

笔者的课堂每天都有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或师生即兴命题,或评说时事,或探讨热点,或交流读书心得,或评论心爱影视,坚持数载,学生一直乐此不疲。学习《春》《济南的冬天》这类经典美文,笔者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拍摄照片,自己配音配乐,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进行汇报展示。再如学完古诗后布置学生自制诗配画、仿写古诗词等,学生展示的精彩时时让人惊叹。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注重实践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实践性作业能让学生突破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去关注社会,感悟社会。

比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笔者要求学生回顾自己的小学学习生活,采访身边的小学生,与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交流,然后对照鲁迅的童年教育,写一篇探究今昔小学教育方式优劣长短比较的文章。这样的研究式论文表面上看有些让初中的孩子勉为其难,但有时大题小作,可以让学生迸发出成就感、自豪感,在这样的文章中只要看到学生的思考、观察社会的角度、关注社会的热情,那么训练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四、增加评价的方式,注重多元性

传统的语文作业大都是语文教师批阅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尤其是作文批改的特殊性,让很多语文教师工作负荷重,工作强度大,苦不堪言,而这种高强度的付出又未必与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成正比。同时语文教师事必躬亲的单角度评价,难免疏漏,有时反而削减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热情。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电脑、网络等现代教育辅助工具为作业评价方式的改进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笔者在校园网上建立了班级语文学习的空间,让每名学生设置个人文集,在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作文进行网上评价,教师、学生在网上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头论足,这种方式让学生的作文参照空间放大了,而同龄人的互批互改又激发了学生写好作文、评好作文的热情,无形中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对作文训练中涌现的优秀文章、问题作文,教师又很容易进行归整,制成作文讲评的课件,学生在作文互批中因为有大量的素材阅读,因而又进行了素材、技法的积累,可谓一举多得。再者,由教师或学生发起相关的话,师生各抒己见,观点碰撞,对战交锋,思维和语言的乐趣会激发无尽的活力。开放的、多元化的作业及评价方式会让语文教学的效果增添亮色。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生,语文作业的同样也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的束缚,探索有效语文作业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深圳南山区育才二中

猜你喜欢

笔者作文作业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