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009-10-22胡青智

科教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人文素质培养

胡青智

摘 要 人文素质是指与特定社会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源相联系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思想、心理情感、思维方式、言行品格、生活习俗等品质的总称。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历史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的内容,应该说对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本文认为从更深层的教育意义上讲,历史教学更应发挥人文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学科 人文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 要在观念上实现突破

我们日常的教学主要是“双基”教学,偏重于技能性,缺乏人文素质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要怎样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发挥其功能,这需要历史教师在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注重学生外在表现变化向注重学生内在素质变化的转变;由强调学生学习结果向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转变。只有在观念上有突破,才能对实践有正确的指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2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情愫,着力体现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特征

谈到历史学习内容的处理,一个简单的问题总是困扰教师,到底是掌握几个时间、人物、事件重要呢?还是感悟知识背后的意义世界重要?答案显然是后者。历史消逝在时间里,而永不消失的是人文精神,历史教师追求的就是属于这种永恒,这是区别历史教学应试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分水岭。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人文精神——时代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民族的人文精神——民族特征;就整个世界史范围看,还有一种全人类共享的人文精神——普适的性质。历史教学落实人文素质教育要从这三个层面抓住人文精神的核心特征。教学内容可以参考以下这些原则;首先,在教学中能够使学生认识并了解社会发展规律,逐步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其次,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国情教育,树立起民族自尊和自信,形成建设祖国奉献青春的历史责任感。第三,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洞悉史实的能力,进而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四,教学内容要体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积极进取的心态,真诚善良,乐观。最后,教学内容要能够使学生正确看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多元性,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参与国际竞争意识,启迪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发展博大精深明辨现实发展的各种问题。

3 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运作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要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规划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学活动过程,清楚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会生存》这样阐述:“教师的职能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要以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以探究式学习过程为模式,以平等、理解、尊重的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4 建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创造必要条件。历史教学的评价,不仅仅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情感态度等等,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发展性和综合性的评定。 采用形式和方法多样的评价模式,例如可以采用问答、课后作业、口述、试卷等形式,方法可采用讲故事、文献阅读卡、做重大历史图片专辑、收集并编辑历史题材的手抄报或班级板报、创编并饰演小历史故事、设计历史题材的小程序、写历史考察报告或者专题小论文。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积极尝试学生自我评价,摆脱过去单一以考试为形式,实现以终结性评价转换成发展性建议评价。

5 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历史教师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关注最新的教育教研成果,提高自己的学科教育能力,站在时代的至高点指导历史教学。把历史课变成具有人文教育特色、具有时代气息、具有振奋人心的学科。其次要提高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做道德的领航人。因为新大纲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出发,拓宽和加深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内涵,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勇气和希冀。如果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能领会其中的精神,并有效地落实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那么,历史教学“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实现。高扬人文大旗,实施人文素质是新世纪历史学科教育的必由之路。

总之,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本身应有之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贯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戳而就,必须树立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把历史教学当成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 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2] 歌德,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人文素质培养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