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wiki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09-10-22彭良莉

科教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课程整合信息素养

彭良莉 彭 霞

摘要Wiki是一种支持社群共同创作的网页系统,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工具,近年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不同形式的wiki应用。其开放性、共创性也使得wiki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在探讨wiki教学特性的基础上,对wiki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做出分析,并提出了其在教学应用中的几种形式以及产生的效应。

关键词资源 协作学习 信息素养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1Wiki简介

wiki的中文译名为“维客”或“维基”。其代表应用是知识库的合作编写。在wiki网站上,访问者可以修改、完善已经存在的页面,或者创建新内容,以实现知识的完善和经验共享。Wiki使用简便、内容开放,与其他文章内容固定的互联网应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Wiki(维客)是一种多人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系统。

wiki和大家更熟悉的BLOG(博客)一样同为web 2.0潮流的典范代表,都是多人参与构建可读可写的互联网。但和BLOG相比,wiki还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1.1更明确的主题

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的主题分类体系,其确定的主旨,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要遵从。针对课程的主题教学,可以通过Wiki由教师建立条目,让学生交流、协作完善教师发布的主题条目,通过长期的积累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主题资源库。

1.2更注重信息的完整性、充分性以及权威性

相比BLOG的个性化,Wiki更注重的是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权威性。由于Wiki在信息传播上具有的公开性、迅即性、直接性、存储性及纠错补遗及时性等特点,从而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个关键环节上更优于其他的网络传播方式。而Wiki的协作特点决定了Wiki特别适合于积累知识和经验。一篇文章往往在最开始的时候比较粗浅简陋,但是在很多人的不断修改中,慢慢趋于完善,以追求信息的充分性、权威性。 在教学中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同样强调完整性、充分性、权威性,通过wiki由学生、教师共同建立各学科的知识点体系,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力支持。

1.3更强调多人协作

从互联网的产生开始,它便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其产生的根源和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联网。Wiki使用最多也最合适的就是去共同进行文档的写作。它更倾向于让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一个目标的不断完善而贡献。这与目前协作学习模式所表现的一样,由多个学习者,在交互与合作中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他们都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2 在中小学教学中使用wiki的可行性

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我国政府采取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工作。对完善全国中小学信息化环境,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客观分析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可以明显看出,在基础设施、教育资源、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进入到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

2.1硬件——基础设施

通过“校校通”工程、“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以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包括西部农村边远地区在内的,我国城乡中小学校信息化环境从无到有,进步巨大。

2.2软件——wiki

WIKI应用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是廉价的、可扩展的和易于维护的。它不需要大规模的软件部署,就可以很好地与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连接。它使用了简化的语法,能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并使系统得到不断增长。目前最流行的wiki程序是mediawiki,也仅需要PHP+MySQL即可配置架设。

2.3人——学生、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各地区中小学的不断普及,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年底,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管理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 wiki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对于传统的Email,BBS以及聊天室等功能,wiki更强调团队的合作,它为各种交流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作环境。Wiki的知识导向不是传统的单向地由权威向周边接受者自上而下传播,而是完全平等的多向交流,每个人可以通过wiki发布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来进行讨论,在共同的主旨及组织下,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中获得知识。因其这些独有特点,wiki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应用形式如下:

3.1开展各种协作教学活动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协作学习环境,以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如通过wiki的协作网络学习环境,将学生分组进行英语写作,教师先将写作的题目以及要求发布出来,由学生自由选择分组,让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写作任务中去,在各小组完成写作任务后进行交替的评阅。对于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师要考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以确保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

在通过wiki开展各种协作教学活动时,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学内容本身外还要兼顾学生的信息技能,对于低年级计算机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任务,如开展英语的单词接力,教师发布第一个英语单词,接下来的学生根据上一个单词的末尾字母作为下一个单词的首字母,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单词掌握的熟练度。当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计算机能力相对来说比较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杂的协作实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wiki平台进行交流,协作完成实验报告。总之,wiki强大的协作共创功能在教学环境中的发挥,需要教师将wiki的协作共创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

3.2共建课程的知识共享库

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旨在将同一个主题谈得很充分很深入。主题网络资源库的核心是所有的创作、应用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目的是打造某一主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及全面性,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了。通过wiki建立课程的常见问题解答、或是某一专题的知识库,通过大家共建的形式,把个人的意见不断的纳入团队的知识体系,把个人的知识集合为团队的知识,使得团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利用wiki对课程知识进行梳理,保证学生可以共享知识库的建设成果,从知识库获取正确、全面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效果。

3.3共建网站,共创网络校园文化

利用wiki来建设网站充分体现了全民互动特性,它的优势体现在强大的内容积累功能。在使用wiki建设网站时,可以首先明确网站建设的目的,对于网站的发展目标给予详尽的描述,并提供网站的内容范本,制定好网站的各级栏目以及各栏目需要展示的内容,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由教师学生共同为网站进行内容建设,为学校网站内容建设贡献一份力。具体可让学生来建设教师主页,由学生来对各教师的主页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上传教师生活照、填写对教师印象。或是让教师来共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定等等。wiki建站方式注重内容的创建,所以操作比较简易,不需要像CMS那样要有强大的编辑团队的支持,更适合中小学生使用。

4 使用wiki的好处

4.1进一步促进课程整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描述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根据台湾学者的观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可分为无、分离、补充、支持、整合五个等级,“整合”作为最高级别的要求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

而将wiki引入中小学教学中来也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以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使用wiki创设数字化的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并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2有益于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素养有两个层面,一种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即信息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此外还有非技术层面的,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信息素养为一生学习奠定基础,它可以让学习者掌握内容,扩展研究的范围,有更多主动性和自主性。

4.3有利于校园资源的共建共享

互联网的精华就是它能够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而网络资源库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过程,其更新和维护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单靠一个人或是一个小团体的力量是不够的。而Wiki使用最多也最合适的就是参与者共同进行修改和创作,集中所有人的智慧,使共享的资源日趋完善、丰富。通过课程知识库的建立,使教师、学生都参与进来。作为资源库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可以从应用需求的角度对资源库进行更有效的修改,使资源库不仅仅是一个优质资源的权威库,更是满足实际需要和使用的知识宝库。

4.4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互联网

CNNIC2009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各网络应用中网络游戏排在第六位,而在中小学生的中排序中是第三的位置,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应用。可见中小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深度不高,对于互联网的应有也仅局限于即时通信、博客、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和社交两个领域。通过对wiki的教学运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网络不仅仅是电影、聊天、游戏,更是获取知识,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了解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会运用网络进行自我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互联网的价值。

5 小结

通过wiki这种方式,在中小学教学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提升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庆红.基于Wiki平台的协作学习行为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 邵敏,杨玉强,韩丽艳.应用wiki技术构建主题网络资源库的理论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

[3] 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赵国栋,李龙.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R]. 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4]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2(7).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课程整合信息素养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