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

2009-10-22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方 全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新路,拟从时代背景、整合的意义进行论述与阐释,并以实践探索的例子论证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行性、实效性与新颖性等。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课程整合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育时空也得到大大拓展,教学中的网络化、多媒体等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一大特征。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整合,运用声、光、色、图形、动画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

我多年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的体会有如下五点:

一、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在《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安塞腰鼓”片段一,将热烈击打腰鼓的情境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欣赏,激发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其次集体朗读“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的精彩段落,将音像教材与文字教材融为一体。然后播放“安塞腰鼓”片段二,将安塞腰鼓昂扬的气势和击打腰鼓者豪放的身姿进行展示,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欣赏安塞腰鼓之美。继而让学生自由品读精要段落,理解精彩句子的深刻含义。于是,学生有了自己的认知体会。有的对“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体会是:此句以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击打腰鼓起势之猛,场面掀起之爆;“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层层递进,强劲有力,使人亢奋!有的对“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扎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的认识是:以声寓人,体现了西北人民强大的拼搏精神和势不可挡的抗争精神。有的对“挣扎了、冲破了、撞开了”的理解是:此句是前句的继续,是抗争的结果,生动而形象,很有意味;“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这样由外而内、由实而虚,情感、思绪、波浪的交织,让人联想到苦与乐、快与忧就产生在正确与错误之间,成功与失败、繁荣与贫穷就出自于萎靡与舒张之念等。据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

二、绘形显画,身临其境

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教学时,为使学生能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感受到今日罗布泊的荒凉,我为

学生播放了幻灯片——草木植物全部枯死、胡杨林成片死亡的五幅图片。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技、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这使学生产生了极度的震撼。孩子们神情马上变得严肃起来,可见已经进入了文中的意境。趁此时机,我加以引导,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罗布泊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呢?”“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一系列疑问从学生头脑中冒出来。接着我继续引导学生:“今天的罗布泊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恐惧的死亡之地,然而它的过去却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请看——”接下来,我想把学生引入下一阶段的情景,即罗布泊的画面。而遗憾的是昔日的罗布泊如今无法再看到。于是,我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让这一胜景得以还原:播放从网上下载的几幅图片:成群的牛马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吃草追逐;湖边的绿树倒映在水中;成群的鸟儿或在清澈的水面上飞翔,或在一片广阔的湿地上觅食、休憩;渔民喜获丰收的一大网鱼等。这些图片使学生从感官上体会到了课文中的“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这个内容。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写的过去的罗布泊的景象:“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通过以上两组反差强烈的图片,再加上适当的点拨,我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本课教学的三大目标:感觉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对比方法,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跨越时间,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拓展知识,创新能力

在古诗《观沧海》的教学中,我的设计其中有如下环节:一是收录机播放海涛声,轻柔音乐声……老师提问学生:“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此处的导入设计,用诗化的语言与音乐,将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情境——诗歌阅读中,让学生感性地了解一种诗歌的阅读方法——朗读、想象,进而体会诗的意境。二是请学生站起来,多媒体显示波涛汹涌、扑面而来的大海的图片,配之以澎湃的潮声……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代枭雄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秋风吹动你的战袍,衣袂飘飞,放眼观望苍茫天际的大海,不觉豪情满怀,放声吟诵《观沧海》……”此处的结束设计,为学生创造朗读、体会的情境,在语言、音乐、画面的渲染下,再次诵读这首古诗,使学生情绪达到顶点,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三是课后让学生以寄情于物的手法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或写一首不少于十四行的现代诗,让他们去拓展,去创造,去开辟新的天地……此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果有不少佳作产生。据此可见,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无疑使创新如虎添翼,将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

四、自主阅读,终身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网络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多方创设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课文时,由于我们农村的图书有限,难以查到相关的课外资料,我就安排学生去电脑室上网查找,学生通过网上搜索,分别完成了任务,收集到了有关月球的知识及有关航天的知识、园林风景及园林知识、古代建筑及皇宫建筑风格等。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外,还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走进“大语文”的精彩世界。这样就充分发挥出了让学生利用网络开拓阅读面的作用。学生的阅读需求随时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的兴趣,就这样,网络教学轻而易举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学维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丰富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资料,促使学生达到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五、沟通课程,融合信息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课程的整合,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如我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是以澎湃汹涌的黄河为背景展示课题,同时教师激情讲述来导入。二是教师导入,学生听配乐、配实景诗朗诵。三是屏幕显示黄河流域简图,学生运用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知识的资料进行黄河知识竞答。四是学生活动:(1)屏幕显示黄河断流图及文字说明,思考答问。(2)屏幕显示黄河流域污染图及文字说明,进行反思答问。(3)请一位同学扮演小记者,游览黄河兼解说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4)演唱有关黄河的原歌或自编自改歌。(5)学生介绍自编、自画有关保护黄河的小品、故事、广告、书画等。五是教师总结,配乐诗朗诵《黄河,母亲河》。

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沟通、融合:学生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的学习实践活动,训练、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融入了地理、历史、环保等学科知识,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通过黄河知识竞答和学生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伟大的母亲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