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师道尊严”的角度看“弑师案”频发现象

2009-10-21韦明耀

科教导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师道尊严师生关系

韦明耀

摘 要 近年来,辱师、骂师、打师、甚至弑师之事屡见报端。我们在为此震惊和悲痛之余,不禁要问:中国的教育怎么了?中国的学生怎么了?中国的教师怎么了?中国的师生何以落到如此短兵相接的地步?笔者以为,这与“师道尊严”缺失有着很重大的关系。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做一些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 师道尊严 弑师案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事件一:2008年5月18日,无锡市某小学女教师被一名53岁的老人杀害。

事件二:2008年10月4日晚自习时,山西朔州二中教师郝旭东被男生李某杀害。

事件三:2008年10月16日,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某大学宿舍内,73岁的张老师被同楼邻居冯某残害。

事件四:2008年10月20日,广东廉江中学校长黄兆峦在家门口遇刺身亡。

事件五:2008年10月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老师潘伟仙被其学生丁某杀害。

事件六: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教师程春明被一名学生用利器击伤,经抢救无效身亡。

事件七:2008年11月19日,湖南澧县城关中学教师曾庆岩被一名初中生用匕首刺死。

仅仅2008年全国就发生了七起弑师案。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弑师”已不再是个案,输入“学生殴打教师”在百度搜索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780000篇,再输入“学生杀害教师”,找到相关网页约1470000篇(2009年2月6号数据)。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一直备受尊崇和敬仰的教师们,在一个有着数千年尊师重教传统的君子之邦,有谁曾想过他们的生命有一天会被视如草芥,而原本应怡怡如也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变得像今天如此“不共戴天”呢!笔者以为,此类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师道尊严”的缺失不无关系。

1“师道尊严”的具体内涵

“师道尊严”出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所谓“师道”,据《辞海》释义,即“为师之道”,就是“做教师的主张、思想、学说”。而“尊严”的含义则无须多说,是“庄重而有威严,使人敬畏”。 “师道尊严”可以解释为:做教师的主张、思想、学说,应当庄重而有威严。当然,这其中也含有教师的地位和身分不可受到侵犯的意思。一般来说,“师道尊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师德”。教育是具有爱心的人所从事的事业,所谓“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只有具备了善的品质的人才有资格教育他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得到别人的爱戴。因此,师德是教师受人敬重的必要前提。

二是“师尊”。古人有云:“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礼”是用来矫正人的思想行为的,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根本,没有教师,“礼”的这种作用便很难实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国家兴盛,必定使教师受尊重、有地位;教师受尊重,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能得到保存;国家将要衰弱,必然是贱视老师而且轻视师傅。所以,尊师重教,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

三是“师威”。师有德,道有尊,师道之尊就体现为一定的威信和威严,令人信服和敬畏。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威严,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必要基础,而学生学会敬畏也是其学习知识、崇尚知识的基本前提。老师受到尊敬,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敬畏老师就是敬畏知识,就是崇尚真理。

“师德”、“师尊”、“师威”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三者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离开“师德”、“师尊”来刻意追求“师威”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是“师道尊严”的伦理基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良好的“师德”是维护“师威”的前提条件。

2 “师道尊严”的现代流变

现实中,人们却常常把“师德”、“师尊”、“师威”原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剥离开来看待,并且着重强调“师威”,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这是违背“师道尊严”的根本内涵的。尤其在封建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出于培养顺民的目的,特别强调“忠”“孝”二字,他们把师生关系与君臣、父子关系相提并论,认为学生应像敬重父母一样无条件地敬重教师。教育过程中,学生唯师是道,唯师是尊。学生必须接受老师所施加的一切,包括严酷的体罚和精神人格上的虐待。这种教育剥夺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扼杀了学生鲜活的个性,也违背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原则。所以,自新文化运动始,“师道尊严”就受到了严厉挑战。但学生必须单方面地尊重老师,老师不尊重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体罚或精神上的歧视,甚至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仍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能得到彻底地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教师地位虽有所下降,文革时还一度被打成了“臭老九”,但由于教师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总的来说,教师仍然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人们不吝于用各种美好的词汇来讴歌教师,诸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祖国的园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不一而足。老师们的生活虽也很清贫,但起码精神上是比较满足的,在大众眼前,他们俨然就是道德的典范;在学生面前,他们自然也就拥有着足够的威严。可如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切似乎都变了样。

从教师角度来看,现在的师生之间更像一种契约关系,即学生用金钱来换取老师的知识,双方平等地交易,自然就谈不上谁应该特别地尊重谁。个别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为了吸引生源,甚至还打出“学生是上帝,家长是客户”的口号,这就更淡化了师生间的密切关系。与此同时,一些教育乱收费现象的普遍存在,学生家长们对教师的评价更是消极,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人民教师黑社会”的说法;一些诸如“范跑跑”“杨不管”等异类教师被曝光,更使教师的形象降到了冰点,教师的社会形象已遭到了严重破坏。

从学生角度来说,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使学生可以从多渠道获取知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局面已被打破,这就褪掉了教师身上的神秘外衣,学生不会再轻易地崇拜教师。现在的学生又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过度的溺爱养成了他们娇纵、任性的习惯。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教师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他们总认为世界就该围着他们转,他们随心所欲,谁也不能管。随着一些限制教师权力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不许体罚学生”被误解成“不许惩罚学生”,学生的嚣张气焰更比过去更旺盛。造成的恶果就是师生冲突屡屡发生,去年六月六起弑师案,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3 还“师道尊严”的本来面目

师德日益沦丧,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受人尊重,也就没有了往日的威严。社会上尤其是各媒体在对待师生关系时片面理解“师威”,只看到其所含有的“教师的地位和身分不可受到侵犯”的意思。诚然,“师道尊严”思想自不免有其局限性,但其中“为师之道须要讲求尊严”这一内核,却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造就了多少尊师爱生的传世佳话。历史上,孔门师生关系可以首推为典范。孔子与学生情深似父子,正因为孔子爱生如子,学生亦对孔子视之如父,赞誉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孟子·公孙丑》)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时,孔子病,子路为之祷。即使在厄于匡,困于陈、蔡的艰难处境中,弟子们也不曾离开过老师。当有人贬低或诋毁孔子时,子贡毫不含糊的给予反击,忠诚地维护了孔子的形象和地位。他赞扬“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仲尼,日月也”。(《孟子·公孙丑》)孔子与其弟子之所以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二是师生互敬互爱,学识上当仁不让。孔门师生之间尊师爱生、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孟子慨叹:“未得为孔子徒也”,直到今天仍然令后人敬仰不已。

“师道尊严”如果真的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那么,我们可以把古今的师生关系进行对比,除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礼崩乐坏”,似乎很少像现在这样紧张,紧张到学生竟然对老师恨之入骨。且看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弑师案”案犯李某留下的 “死亡笔记” :“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在我们一再强调和提倡民主平等的今天,师生关系倒不如“师道尊严”指导下的那样和睦,这又如何解释呢?

从“师道尊严”的具体内涵我们可以得知,“师道尊严”的本意是很好的,它的产生表明了我国自古人们对知识与教师劳动的尊重,但是几经变化后,至今已被严重曲解和异化。“师道尊严”似乎已成了封建教育旧思想的代名词,被断章取义地理解为: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从主观上要求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等等。一提起“师道尊严”,人人喊打。殊不知,“师道尊严”是包含“师德”、“师尊”、“师威”三者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单独强调其中的哪一层意思都是不正确的。试问,我们在一遍遍呼唤尊重学生权利、给学生尊严时,是否考虑过教师的权利谁来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威信还要不要?我们是如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 重提“师道尊严”

我们今天重提“师道尊严”,不是要掀起封建复古思潮,而是想寻回我们曾经丢失了的或者说被扭曲、放弃了的某种价值取向,但也绝不是鼓吹唯师独尊式的专制教育。在全国上下正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时候,重提“师道尊严”,倡导尊师重教,无疑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重塑“师道尊严”关键还是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们要自立自强,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师德,行为处事做好表率作用,才能让学生信服,让家长爱戴,才能赢得尊重。

(2)作为与教师关系最为密切的一方,学生理应秉承传统,尊敬教师,崇尚真理,方能学有所成。

(3)重提 “师道尊严”,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尤其是需要作为社会公共权力主体的政府保驾护航。首先,政府的责任在于制定恰当的制度和规则,保证师资队伍的优质,保障教育的公共性,避免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腐蚀。其次,舆论导向对“师道”能否有“尊严”影响深远。应当看到,舆论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维护教师队伍和教育环境的纯洁,也可以让教师“斯文扫地”。所以,全社会有必要关注教师的职业形象,共同维护好教育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丙廷.从“尊师重道”说开去.宁夏教育,2003(11).

[2] 李琦,现代教育更应注重师道尊严.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

[3]胡印斌.师生本不应相视如寇仇,“弑师案”引发的深刻反思.中国青年报,2008.10.30.

[4] 晏扬.教师“权威”的丧失.教书育人,2006(7).

[5] 校园弑师惨剧背后的罪与罚.新华网安徽频道,2008-11-03.

猜你喜欢

师道尊严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试论新时代的师道尊严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人文构建浅探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试论“师道尊严”对构建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