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与气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观察

2009-10-20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5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脑梗死

崔 燕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与气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障碍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两组患者早期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运动康复治疗,实验组增加气压治疗和电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电刺激与气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关键词] 脑梗死;康复治疗;电刺激治疗;气压治疗;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09)08(a)-064-02

偏瘫是脑卒中最严重的功能障碍,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我院神经内科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与气压治疗,并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取得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偏瘫患者为2007年4月~2008年4月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标准[1];均经临床CT和MRI确诊为脑梗死,排除脑出血、心肝肾脏器疾病及癫痫等疾病,且首次发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无听力理解障碍。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3~75岁,平均59岁,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18例;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58岁,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16例;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抗凝、抗感染、降颅内压、扩血管和给予能量合剂等治疗;运动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的48 h后开始。由经过训练的康复治疗师做康复训练,主要采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训练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方法。具体内容包括:①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活动。②卧位和坐位抗痉挛姿势的摆放。③从仰卧位向侧卧位的翻身训练。④搭桥练习。⑤下肢训练:伸髋屈膝训练,踝关节背伸训练等。⑥上肢训练:上肢伸展、屈曲和手的基本动作训练。⑦坐位平衡训练和坐站训练。⑧起床站立训练等等。每天1次,每次45 min,共14次。

实验组在运动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气压治疗和电刺激疗法。气压治疗主要是在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对偏瘫肢体进行由远端到近端的节律性充气按压,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30 min。电刺激主要选择偏瘫侧肩周肌群、肘伸/屈肌、屈髋屈膝肌、伸髋伸膝肌、腕和踝背伸肌等进行电刺激,使两组肌群出现主动收缩;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20 min。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予心理治疗,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1.3 评定方法

于患者入组时和治疗2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此量表包括上肢和下肢两部分,总分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对所得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2周)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说明两组在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上均有明显疗效,但实验组疗效更明显,即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脑的可塑性理论[2-3]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4]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依据。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5-6],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挖掘损伤修复的潜力,促使末端突触再生,克服残疾所造成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对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与气压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延缓和防止肌肉萎缩,还可以有效提高肌张力,增加肌肉的收缩能力,协调主动肌群的舒缩能力,有效地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和足下垂足内翻等继发性残疾的发生率[7]。电刺激疗法可直接刺激偏瘫患者的患侧肢体体表或与之相对应的周围神经,通过刺激突触前膜对肌梭反射的抑制作用[8],达到抑制痉挛或提高患侧肌力,防止关节挛缩,增加被动活动范围和诱发主动活动的目的。气压治疗通过对患侧肢体由远端到近端节律性的充气按压,对偏瘫侧肢体起按摩作用,能有效地改善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紧张,消除水肿,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基础。经过2周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充分证明了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与气压治疗比单纯运动康复更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80.

[2]Johanssn BB. Brain plasticity and stroke rehabilrtation[J].Stroke,2000,31:223.

[3]Liepert J,Bauder H,Wofgang HR,et al.Treatment in duced cortical rehabilitation ofter stroke in humans[J].Stroke,2000,31:1210-1216.

[4]Thickbroom GW,Byrnes ML,Archer SA.et al.Mote outcome after subcortical stroke correlates with the degree ocortical reorganization[J].Clin Neurophysion,2004,115(9):2144-2150.

[5]李厥宝,余丽君,刘国英.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78.

[6]陈宗羡,李冬梅,何进香.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9):619.

[7]谢财忠,刘新峰,唐军凯.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28.

[8]Glanz M, Klawansky S,Stason W,et al. Btofeedback therapy in post-syroke rehabilitat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is[J].Arch Phys Mcd Rehabil,1995,76:508-515.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