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说统计(之二)

2009-10-20陈圆圆

数据 2009年9期
关键词:曹植计量经济

陈圆圆

计从数出,折射出统计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统计人整天除了念的是“计算、计量”的经,唱的是“计算、计量”的数;走的是“计算、计量”的路;干的是“计算、计量”的活儿外,更为可敬之处,就是象勤劳的蜜蜂那样,采得百花酿佳蜜,出谋划策献良计。

■ 四海乘风一家亲

“四”泛指各处、周围各地。汉字数词中的四处、四周、四面、四边、四方、四海、四下里、四周围、四面八方等都有这些意思。统计统计四面八方的人和事,统计是由四面八方的统计人来统计的。统计界“四海承风”,天下统计是一家。

“四海承风”,成语辞典里指政令教化通行天下。为了“一统天下”,解说天下,便于人们比较认识天下,统计界最讲统一性。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指标口径、统计计算方法、统计教学培训教材,都是国家标准,步调一致;统计调查方案,一声号令,全国通行,各地统一执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也为了让国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通过数据了解世界,统计国际化也在日益提高。统计,这个世人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工具,将更加“四海承风”。

统计人人情味浓,无论你是南方人、北方人,无论你是男人、女人,无论你是年轻的年老的,无论你走到那里,无论你是公事私事,只要一说是统计人,就是“特别通行证”,通行天下,受到热情接待,尽力给以方便。每逢佳节,远在天涯,近在咫尺的同仁们,互发一条短信,共同祝福祝愿祝贺;互道一声问侯,相互问寒问暖问安康;互寄一张贺卡,共盼同行同路同心、一切同好!

统计人“四时气备”。 “四时气备”,四时之气都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统计是一门综合的学科,统计统天下、知天下。长期搏击在“数海”的统计人,自身素质,特别是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他们“四清六活”,办事机灵;认识社会,胸中有数,眼里有全局,心里有韬略。因此,中央和地方的不少领导经常听取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意见;出题目,请其研究。每月的经济形势分析会都让统计局领导先谈看法,一些重要会议的报告,都事先听取统计局意见。统计人也往往被党政部门及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所看中。不少地方在挑选全局观念强、有综合能力的人担任政府机关或部门要职时,特意选中了统计局干部。从统计部门走出的省长、市长、县长、宣传部长、政府秘书长和发改委主任等,以敏捷的思维、宽广的眼界,出谋划策有绝招,组织指挥有高招,解决问题有妙招,赢得了领导层和社会公众的好评。

■ 五谷丰登靠打拼

形容年成好,常用“五谷丰登”。“五谷丰登”是靠打拼得来的。五湖四海的统计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五里雾中的统计对象,为应统尽统真实的数据,全靠辛苦的打拼精神。如有关国情国力的大型普查,统计人为了调查统计清楚标准时间的人和事,起“五更”,睡半夜;为了反映“五谷丰登”的农村盛况,统计人不顾“五黄六月”的炎热,走田埂,测产量,报喜讯;为了反映城镇“五行八作”,即各行各业“五彩缤纷”的景象,统计人到车间,进商场,去市场,访住户,做调查;面对“五花八门”、“五光十色”的事物发展状况,统计人摸实情、查实据、看实物、做实录、报实数,析实况、说实话、探实质、出实招,实打实地干实事,求实效。

写到这里,我在为统计人的“孺子牛”精神、“蜜蜂”精神和“梅花”精神感动的同时,想起了小学时期就接受到的一句政治教育口号:“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因此,我愿与广大统计人共勉,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为了发展统计事业,还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统计路上那千岭万壑,不过就像是大地上起伏着的细微波浪罢了,不算一回事儿,正好激励我们昂首阔步朝前走,将统计进行到底。至于横亘在统计人面前那一座座高山,也并不可怕,不过像平地上滚动的一些泥丸罢了,不在话下,也正好激发我们统计系统各“兵种”团结奋斗同心干,不到长城非好汉,共为祖国做贡献,“三军”过后尽开颜。

■ 六韬三略献良锦

我国古人常用“六”这个数字记述韬略,以图吉利得胜。如古代的兵书有《六韬》,著名的兵法“三十六计”,就是六六之数的乘积;成语中“六出奇计”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六韬三略”泛指兵书或用兵的“锦囊妙计。

计从数出,数中就有“六韬三略”。统计中的“计”,既有计算、计量之义,还有打算、商议、做计划之说,更有“主意”、“策略”的内涵。常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计”,就有计策的意思。

计从数出,古人早有论述。《后汉书·张衡传》中的“数术穷天地”,《秘本兵法》中的“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电视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的“数中有术数不尽,天地之数计无穷”都说明,事物的各种数据里都有谋事、干事的方向、方法、策略、计策。

计从数出,今人更有定论。我国数量经济学家乌家培曾指出:“没有经济数量分析,就谈不上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见1991年4月15日《中国统计信息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如果没有诸如GDP这些核算经济总量的指标的话,政策制定者们只能在杂乱无序的数据海洋中漂泊。GDP及其相关数据资料就像灯塔一样帮助政策制定者们把经济驶向关键的目标”(见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手册》第240页)。

计从数出,折射出统计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统计人整天除了念的是“计算、计量”的经,唱的是“计算、计量”的数;走的是“计算、计量”的路;干的是“计算、计量”的活儿外,更为可敬之处,就是象勤劳的蜜蜂那样,采得百花酿佳蜜,出谋划策献良计。即充分利用调查采集到的统计资料,运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围绕党政部门指导改革、调控经济的需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围绕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对全国和当地的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分析研究,揭示事物发展运行中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总结探索成绩之源,问题之因,谋事之道,数中找术,数中觅计,迅速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决策信息和咨询方案,提出了计深虑远、计出万全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全国和地方发展中的好多问题是从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报告中发现的,好多决策是得益于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报告的,好多思路、点子是统计部门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中,浸透着统计人员的辛勤汗水,国家和地方的功劳薄里,也有统计部门的一份。

■ 七步之才快报信

相传魏文帝曹丕称帝后,借口其弟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审问时,曹丕指责曹植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让他“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做诗,且限在走完七步之前做出,否则就要杀他。曹植略思,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了曹植死罪,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现代汉语将“七步之才”作为成语,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瞬息万变。作为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统计人,也要有“七步之才”。 要有“七步之才”,就要先有才。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法规法律的学习,努力钻研统计业务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认识、观察、判断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的能力,真正成为“学富五车”之人,方能彰显“七步之才”。

“七步之才” 贵在快。统计更要快速反映,及时分析提出建议意见。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统计调查对象,就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处理、传输速度和水平,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生产、提供优质产品,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日益增多的需求。围绕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围绕党政领导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及时捕捉新情况、发现新特点,反映新问题,增强统计为宏观调控和社会公众服务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快速反映,贵在快。快在领导决策之前,快在人们需要之前,快在苗头刚出现之前。真正做到雪中送炭,不要雨后送伞。

(作者单位:中国信息报社)

猜你喜欢

曹植计量经济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七步诗
经济
中国计量出版社图书目录
曹植辩鹿死谁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