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统计指标更适用易懂

2009-10-20田春红

数据 2009年9期
关键词:总产值数值指标

田春红

“请问,咱们区2008年的工业总产值是多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多少?”

“请问,大兴二季度的农民纯收入是多少?”

“请问,农业总产值和农业GDP指的是一个数吗?”

这是我们曾经接到的咨询电话。在统计人看来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些都是现实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而且具有“普遍性”。近年来,统计数据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人们对统计指标的误读、错解现象也随之增多,诸如上面的例子,已屡见不鲜。

因为数字比文字醒目,越来越多的人对越来越多的数字有了越来越多的感觉和感悟。曾几何时,很多人知道了反映经济增长要看GDP,也知道了抓经济促发展不能光看GDP。去年市场物价持续上涨,人们知道了CPI,很多百姓意识到可以通过CPI来判断市场的冷暖变化。“反映今天,数据是温度计;预测明天,数据是晴雨表;而影响明天,数据就是信号灯。”虽然这三个比喻都是老掉牙的说法,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已有此共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对形势的分析与判断方面,用一堆形容词、排比句、长篇大论,也不如一个醒目的统计数据更让人一目了然。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统计指标,如何让社会正确解读统计指标,了解其确切含义,是我们统计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实际统计工作中,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统计指标包含六个要素,即: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我们知道,统计指标是统计工作的一个载体,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发展情况的工具,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它能够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行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是统计部门的专利产品。笔者认为在设计统计指标时,应遵循 “科学性、统一性、可操作性”三原则。

■ 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定义、说明范围、计算方法必须有科学依据,并且能够比较准确地、系统地、全面地表达所要反映对象的主题和本质特征,通过统计指标对所要填报的内容一目了然。对填报容易混淆的统计指标,应适当进行调整。例如,财务表中的“本年折旧”和“累计折旧”两个统计指标,企业填报时比较容易混淆。由于“本年折旧”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取数,填报人经常把“累计折旧”当作“本年折旧”来填报,造成很大的差错额和差错率。还有的填报人用“累计折旧年末数”减去“累计折旧年初数”来填报“本年折旧”。如果我们将“本年折旧”更名为“本年计提折旧”,是否能让填报人一目了然地明白此指标填报的应该是报告期内计提的折旧累加数额呢?

■ 统一性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力求与会计或相关业务核算相统一,即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会计或业务核算的实际情况和统计的需要,尽可能地使各种核算的原始记录统一、计算方法一样,包括范围、经济内容相同,起止时间一致。新的会计制度2007年开始实施,我们一些主要的统计指标也应逐步尽快进行调整。例如“应付福利费”指标,财政部在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相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中指出:“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按实际支出列支,以前的余额进行相关会计处理,转入相应的会计科目。”这种情况下,还沿用“应付福利费”这一名称就不是很准确,如改为“福利费支出”,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的“职工福利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四个子目的借方累计合计数填列,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在职工福利费方面的全部支出情况。

■ 可操作性原则

我们有些统计指标具备科学性,也比较实用,但是却欠缺可操作性,在取得数据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或可计量的方法或工具,使得指标不可细分,不好界定,数据往往是估计取得,这就失去了指标设计的意义。例如水消费表中的补充资料中将水消费后的去向分为三个指标:排放量、耗水量和对外供水量,其中排放量和耗水量两个指标,企业在统计时很难区分,因为企业在用水过程具体是消耗了还是排放了是没有具体统计和计量仪表的,所以都是按照生产情况大体估计的。建议指标设计时优先考虑保证质量、满足需求等方面,避免操作性不强的指标出现。

有了各种各样的统计指标,需要社会各界正确地解读才能发挥其作用,那么如何让大家不误读、错解统计指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 适宜、必要的说明

对于大家不是很熟悉的数据指标,数据应当尽量与简单明了的统计指标解释一并发布,这样可以帮助社会各界准确了解该数据的社会意义。如在发布统计公报、统计报告、专题报告的尾部或注解处对文中的主要统计指标进行说明、释疑。

■ 通俗易懂的解释

将严谨规范的统计指标解释转为用通俗的语言,用老百姓易懂的语言解读。例如:在解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时可以举实例说明,总产值是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价值。比如,一个加工服装的企业,如果它一年生产了10万件服装,每件服装的平均价格是100元,那么它的总产值就是1000万元。这个加工服装的企业在加工服装过程中,要购买布匹,还要消耗水、电、煤气,还要租用运输公司的车辆,这些支出,构成中间投入(或中间消耗)。假设这个服装加工企业的中间投入为600万元,显然这600万元不是它自己创造的,它是从别的厂家买来的。如果把全社会的总产值加起来,就有一个重复计算问题。因此,就有了另外一个反映成果的指标,即增加值。增加值就等于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其结果就是自己创造的生产成果。仍以这个服装加工企业为例,它的总产值为1000万元,中间投入为600万元,那么两者相减,就是400万元,这400万元就是增加值。这样解释显然把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和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统计指标全解释清楚了。

■ 形式多样的宣传

加强统计宣传工作,通过“趣味统计”、“生活中的统计”、“实用统计”、“漫画统计”等多种宣传形式和方式,增进社会各界对各项统计指标的了解和认知。虽然政府统计部门已经比较重视统计宣传工作,并经常开展统计宣传活动,特别是逢大型普查,通常都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但是,这些宣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都是从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的角度而非满足公众愿望的角度来进行的。因此,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加强宣传,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读物、视听作品等形式普及宣传统计指标内涵。

■ 社会需求的培育

只有当公众对统计有强烈的需求欲望时,他们才会主动自觉地、深入地去认识、了解和运用统计指标。毋庸置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统计的接触会越来越多,同时,也需要政府统计部门多为社会提供统计信息服务,尤其是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统计信息服务,让公众的工作、生活时时处于统计信息环境之中,使公众离不开统计,依赖于统计,这样就激发起公众学统计、用统计的热情,于是,统计部门的被动解释便转化为社会的主动了解。

综上所述,统计部门一方面要提供适合社会各界的有用信息并正确加以引导性解读,另一方面要通过与信息使用者的交流,了解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和意见,以科学合理地设计统计指标,促进统计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统计局)

链 接

何谓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包括两种涵义:

1.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如人口数、商品销售额、劳动生产率等。它包括三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这是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上所使用的统计指标涵义。

2.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如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5533亿元。这个概念涵义中包括了指标数值。按照这种理解,统计指标除了包括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外,还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

在做一般性统计设计时,只能设计统计指标的名称、内容、口径、计量单位和方法,这是不包括数值的统计指标。然后经过搜集资料、汇总整理、加工计算可以得到统计指标的具体数值,用来说明总体现象的实际数量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从不包括数值的统计指标到包括数值的统计指标,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统计工作的过程。

猜你喜欢

总产值数值指标
秦九韶与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
基于我国疫情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聚类分析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改进明托热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改进明托热机的数值模拟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边坡治理数值分析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边坡治理数值分析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TBM隧洞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