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做好统计工作
2009-10-20刘慧娟
刘慧娟
目前,统计部门日常报表对象多以规模以上或限额以上单位为主,与中小企业接触较少,因此,中小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笔者在搜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过程中发现,有些中小企业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统计资料不完善,企业对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和做好统计工作,不仅是企业完成国家统计报表应尽的义务,更是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要强化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效益。为此,对中小企业如何做好内部统计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 利用“二经普”之机建立统计工作基础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中小企业了解统计、完善内部统计工作的最好契机。中小企业的统计资料整理应注重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基本资料的搜集,另一方面是运营数据的搜集,包括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企业基本资料的整理可参考《法人单位基本情况》(101)表中的企业基本信息,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及企业所取得的与经营有关的各种资格证书复印,与填写正确、完整的101表装订到一起。运营数据的整理主要参考企业的主营表、财务表、能源表、劳动情况表,这些报表基本涵盖了与企业运营相关的所有人财物指标,通过学习报表制度,企业可以了解各统计指标的涵义及取数口径,从而便于建立指标分类台账并保管好相关原始资料。
■ 中小企业领导应切实重视统计工作
中小企业多以私营企业为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负责人一人说了算,重利润、轻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员工惟负责人“马首是瞻”,负责人不重视的事儿又有谁愿意沾边儿?有发展的企业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作为企业负责人不能将统计数据仅用于堆砌工作总结,应意识到数据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应了解统计数据对企业决策的参考作用。同时要善于运用数据,和数据“对话”。中小企业负责人可以循序渐进,带头学习《统计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设置统计专、兼职人员,制定岗位工作守则。
■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操盘手”要勇于出手
具体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是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操盘手”,企业统计资料是否健全、统计数据是否全面准确、统计数据是否发挥效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勤奋、认真是做统计工作必备的素质,除具备这两个条件外,统计人员若要提高工作质量,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时刻关注企业运营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进度,掌握企业资金流动、人员变动情况,对于变化较频繁的重要指标,应增加台账登记的频率。
主动了解行业数据信息。企业所在行业的指标变化可以折射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因此要养成“内外兼顾”的工作习惯,关注媒体发布的行业信息,将本企业指标与行业及“同行”指标横向对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随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对于反映指标变动情况的原始资料及二级资料应养成随时备份的习惯,可采用打印归档及拷贝备份的方式,以防止数据丢失,并便于查阅。
积极学习统计业务知识。干什么就得琢磨什么,统计人员要积极参加统计培训,了解统计知识及相关法律常识,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对比和分析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常与统计部门沟通联系。区县统计部门设有专业科室、专人负责不同行业的统计工作,中小企业在统计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们咨询,当然您也可以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如今,统计数据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它用1、2、3、4⋯⋯诠释和指导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希望中小企业能充分认识统计对企业经营及管理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努力实现助推企业发展和有利国家“统数”的双重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