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汉锡锟

2009-10-20李红英张来成

数据 2009年9期
关键词:大兴区统计局工作

李红英 张来成

“办事论法,私交论情”,这是汪锡锟常说的一句话,也体现在统计执法的实践中。

作为统计局长,核心是把准数据,数据没谱心里发虚,数据不准诚信上过不去,良心上过不去!

如同主人公锡锟的名字一样,北京市大兴区统计局局长汪锡锟在大兴区政府、在北京统计圈里被誉为“统计系统的一条硬汉”。2008年,他作为北京统计系统惟一的区县代表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授予“全国统计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汪锡锟,1981年步入统计的大门。28年来,除中间2年被选派基层任职外,一直从事统计工作。汪锡锟还是北京统计系统选派进修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大专班的第一批学员,在那里,他打下了统计的理论根底。自1995年起,汪锡锟任大兴县(后改为区)统计局局长,1998年兼任党组书记,在履职局长的10多年里,一个“硬”字支撑他带领团队每每走在统计改革的前列。

■ 发展才是硬道理

熟悉汪锡锟的人都知道,他为人正直,说话耿直,工作不干则罢,要干一定干好。凭着一股子倔劲儿,硬劲儿,韧劲儿,他把一个区域的统计工作治理得井井有条。

“发展才是硬道理。”汪锡锟最信奉邓小平的这句话。随着统计改革实践的深入,他更深信科学发展的真谛。

他主政统计这些年来,大兴统计工作实现了“从幕后到前台、从边缘到主流、从简陋的办公条件到独立的‘统计大楼”的变化。

汪锡锟回忆道,1984年建局,大兴县统计局还只有十几个人,拥挤在不到100平米的几间办公室里。而现在已发展有21个科、18个街乡镇统计所,近二百人的队伍。他说,在人们眼里传统的统计就是“统数”,作为基础工作也只能默默无闻。而现在,“数”的概念在人们头脑中变得更加鲜明、重要,尤其是政府决策,企业经营,更是离不开数据。

统计当随时代。适应统计信息需求的与日俱增,汪锡锟敏锐地发现扩张统计功能与赢得统计作为的必然联系。他带领大家以创新思维努力实现统计价值的最大化。以完善统计指标为例,2003年以前的统计资料还主要反映统计专业指标,反映社会发展的指标只有不足3项10个指标,到2003年以后综合统计资料细化到产业,并加大社会发展指标的反映。跨入“十一五”,围绕建设大都市统计的目标,构建了包括8个系统,32个指标群,计838个指标的统计体系。统计工作已由过去幕后“统数”发展到参与政府工作评说;从不被人看重的边缘部门发展为主流部门、法制部门。

发展创造业绩,作为赢得地位。2000年以前,统计办公场所10年经历了两次扩充和搬迁。2001年,统计局从分散在三处办公集中搬迁至政府大楼;2006年5月,一座独立的并标有醒目的“统计大楼”的建筑在大兴区繁华的兴政街出现。据悉,以“统计大楼”命名的建筑在北京、在其他省市也不多见。大兴统计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由弱到强的历史蜕变。

位于大兴区的北京力信诚印刷厂总经理王宝柱告诉记者,过去谁买统计局的账?而现在“识数者为俊杰”,统计局不仅能像工商、税务部门那样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还能为企业提供数据信息、市场信息服务。

在2009年北京市统计工作大会上,作为特邀代表的大兴区分管统计工作的常务副区长张晓林发言说:“近年来,大兴区委、区政府召开的经济方面的各种会议,都要求统计局参加,以统计部门的数据为准,统计部门已经成为研究制定政策、科学决策的主要部门,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 数准说话腰杆硬

上世纪70年代,汪锡锟曾下派乡镇当过一段很时髦的官——农工商总经理,这使他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体会乡镇统计。他说:“乡镇的工作一要数据,就和统计关联大了。平时没人搭理,扯上数字特别是要害的、关乎政绩的数字,那就找你了。”乡镇统计数据上报须先经乡镇长签字把关。这一方面体现了责任,但也不排除有干扰的可能。如何确保源头数据准确一直成为锡锟寻求破解的难题。汪锡锟说,“作为统计局长,核心是把准数据,数据没谱心里发虚,数据不准诚信上过不去,良心上过不去!”这些年来,他致力于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力推进统计执法。“办事论法,私交论情”,这是汪锡锟常说的一句话,也体现在统计执法的实践中。一方面,他要求部属严格按照《统计法》和《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等法规执行,同时对被检查单位提供真诚的帮助和服务。10多年来,大兴区统计局对企业单位统计法规的培训雷打不动,在正常的年报中,在日常的检查中,点点滴滴都用法的规定规范统计基础工作。

大兴区统计局在执法检查上是最早动真格的单位之一。1995年,汪锡锟任局长伊始,当时的大兴县作为被抽检单位接受全市统计执法大检查。抓住这一契机,他认真组织清理了统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随后,在他的倡议下,大兴县第一次举办了以统计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全县处级以上干部法制学习班,紧接着第一次以县委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在执法过程中,如何对待人情关系和领导“打招呼”是两大考验。遇到这样的情况,锡锟坚持法大于情,带头不开绿灯。几年来,他们对所谓的强硬部门“动过刀”,对当地公认的“四大金刚”罚过款。翻开近两年的统计工作年度报告,清晰可见:2007年,全年完成执法检查任务297家,超额完成21家,立案查处23家单位,罚款32万元;2008年完成执法检查任务达239家。通过严格执法,不仅维护了统计法律尊严,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统计人的形象。

二是创新数据质量评估、开展信用单位评选。这些年来,大兴局队始终注意针对新情况、新要求,完善和发展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形成了《大兴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规定》和《大兴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实行分组负责、分级管理,将数据质量评估规范化、制度化。

汪锡锟虽然是统计战线的一名老同志,但又有着不耻下问、好学上进的精神。他从银行系统开展的“信用记录”、税务部门开展的“诚信评比”方法中受到启发,并在学习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工作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统计信用单位”评选活动。2008年12月,大兴区首批“统计信用单位”诞生。此活动一经开展,便在企业中产生积极反响。许多企业单位从维护单位信誉和社会影响角度,把外力查帮变为内部加压的动力,从而确保单位数据质量。

大兴局队还持续开展了“统计分析能手”、“计算机操作高手”评选活动。2007年,局队搬迁新址,广大干部职工以新的姿态创建学习型机关。这一年,两项活动竞争都很激烈。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经过初赛和决赛,田春红同志被授予“计算机操作高手”荣誉称号,2008年,门爱辉、张美媛两位同志获得该荣誉称号。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大批年轻人奋起直追,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分析水平都有大的提高。

2007年,局队共撰写统计分析报告、调查报告117篇;2008年完成分析和调查报告181篇,是近年来数量和质量最好的年度。两年来,由汪锡锟组织撰写的《北京市大兴区适度人口发展研究报告》和《大兴区城市化进程分析》两篇分析,在市局总队优秀统计分析报告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并被大兴区委主办的《大兴调研》汇编收录。

“数准说话腰杆硬”。随着数据质量的提升,统计的话语权逐步扩大,统计的声音越来越响了。在大兴政府网站,在电台、电视台,以数据说话,用数据解读成了知名品牌。在近年来先后进行的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中,大兴都作为代表接受上级考察,受到国务院领导和国家统计局的充分肯定。

■ 让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汪锡锟年龄50有余,干统计也26载,当被问到“这些年来你最感到欣慰、最满意的是什么”时,汪锡锟不假思索地回答:“让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软件是培养了一批人,提高人的能力,这是统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硬件是拥有了独立的统计大楼和覆盖全区的信息化网络系统,这是确保统计现代化的根本!”

敢领统计改革潮头是大兴统计最耀眼的地方。汪锡锟说,过去统计势单力薄,就街道统计科来说,大多是兼职人员,既不专业,也不可能专心。解决源头数据质量,关键在于体制改革这个治本之策。

2006年,时机终于来了。从这一年开始,落实市局总队统计体制改革意见,基层要进行街乡镇统计“撤科建所”改革,统计所从乡镇政府序列中剥离出来,由区统计局队垂直管理。也许是先前切身的感受和责任心的驱使,汪锡锟抢占了改革的先机。还是这项工作在全市统一部署之前,他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与一些区县不同之处有二,一是“一街一所”,既保证人员职数的最大化,有利于扩充统计队伍;又保证统计所独立之后,有便利开展工作的人脉关系和政府依托。二是最早拿出行动方案,人员划转、待遇安排、管理办法等提前论证。这一明智之举,得到市局总队的首肯。紧接着,汪锡锟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沟通协调工作。不久,区委区政府以市委“9号文件”为依据,下发了大兴区在街乡设立统计所等统计改革的20号文件。在人员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批准成立18个基层统计所,为正科级行政机构,新增99名公务员编制。

2006年11月15日,北京市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现场会暨大兴区统计局基层统计所揭牌仪式在大兴区举行。此后,又在全市率先成立经济社会调查队。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揭牌仪式上说:“大兴区统计所正式挂牌,标志着北京的这项改革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强化“制度创新、分级培训、借机轮岗”三项措施,大抓人员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2007年底,大兴局队修订完善了新编制体制下统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把学习制度与搞好培训定为2008年度折子工程之一。对新招录的年轻同志,进行“入行”培训;对新划转人员进行“洗尘”培训;对新任职科级干部进行“岗前”培训。与此同时,借助机构改革,进行人员交流任职和力量整合。汪锡锟平时也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几年来,大兴局队提升科级以上干部40余人,其中有6名同志走上处级领导岗位;对外输送处级干部7人。

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一大批年轻骨干像教育战线学科带头人一样,他们在工作上拿得起,放得下,成为统计工作的台柱子。汪锡锟努力工作的成果证明,统计工作可以培养人才,统计系统也能够出人才!

落实“科技强统”,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步伐是汪锡锟的又一得意之作。2007年,大兴局队以搬新址为契机,以统计信息化建设为核心进行新址的装修改造,并将统计专网延伸到18个统计所,实现了“三级联通”。记者了解到,大兴局队还和厦门大学人口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共同研发了“北京市大兴区统计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整合统计年报、定报数据以及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数据等区县级统计信息资源,从而为统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舞台。

大兴区兴政大街42号,“统计大楼”四个红色楷书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分外亮丽。“力量更坚强,职责更完备,管理更协调,数据更准确”,汪锡锟带领他的团队正一如既往地朝着锁定的目标,继续向前挺进!

猜你喜欢

大兴区统计局工作
西瓜上擂台
◉一图
画作欣赏
不工作,爽飞了?
各地GDP增速大排行
大兴区庞各庄2号地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