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概念结构对比》评介

2009-10-16张静华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4期

张静华

摘 要:《英汉概念结构对比》是英汉对比研究学科中有创新、有特色的力作,对语言实践活动尤其是翻译活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著书颇具新意,提出了“概念能力”和“概念表现”这一新理论,创立了“概念结构”思维模式,并且回归到实践,建立了“概念结构数据库”,为语言研究、机器翻译等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扩展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概念结构;思维转换;概念结构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154-2

Abstract: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Chinese Conceptual Structures is an outstanding andcharacteristic work with creation in comparison research.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ies, especially to translation activities. The author of the book puts forward a new theory of “conceptual competence” and “conceptual performance”, and establishes a thinking pattern of “conceptual structures”. To put them into practice, “a database of conceptual-structures” has been set up, which offer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to linguistic research and automatic translation,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to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conceptual structures, thought processing, a conceptual-structures database

1. 引言

我国英汉或汉英对比研究追溯到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有百余年的历史。回顾过去这百余年,对比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科及学科的理论自觉意识越来越强,理论和方法呈现了多元化繁荣景象,涉猎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思维和文化等领域(潘文国,2002:60-86)。英汉对比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语言学理论添砖加瓦,而且有利于语言教学、词典编纂、翻译、机器翻译等实践活动。陆国强教授著的新书《英汉概念结构对比》是英汉对比研究这一学科中又一开拓性的有特色的力作。正如其副标题“揭示英语的奥秘”所言,该书帮助读者对比分析并认清了英汉语言思维模式的异同,提出了“概念能力(conceptual competence)和概念表现(conceptual performance)”这一原创性的理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指导途径。

2.“概念结构”思维模式的创立

该书第一章开门见山地从认知语义学角度提出了英汉对比的科目理据——“概念能力”和“概念表现”,强调人脑用内在“概念结构”处理语言的思维模式,语言的对比也就是这一思维模式的对比,语际的翻译转换也就是这一思维模式的转换。

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语言表现理论,作者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学术语“概念结构”、“概念能力”和“概念表现”。“概念结构”是指句法、语义、语用、逻辑和社会文化五大模式整合或者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整合构成的“动态递归式结构(a dynamic, recursive structure)”;人们头脑中内在掌握的母语概念结构知识就是“概念能力”或“元认知力(metacognition)”;对这种概念结构知识的实际应用也就是“概念表现”。这样,第二语言习得者要成功地进行语际翻译必须实现源语概念结构和目的语概念结构的相互转换,必须避免源语概念结构强加于目的语概念结构的固化思维模式,包括词的形态、语义一一匹配、机械对应。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概念结构”思维模式具体化为运用整体处理法(与个体处理法截然相反),即对句法、语义、语用、逻辑和社会文化进行整合,追求形式和意义的完美统一。

围绕“概念能力”和“概念表现”这一理论中心,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对词级概念结构、句级概念结构、篇章概念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作者具体分析了英语动词、名词、形容词、虚词为中心的概念结构,高度概括了英汉语的思维模式差异——英语呈现着重空间构建的关系词凸现集;汉语呈现按时间、逻辑构建的动词凸现集。促进英汉概念结构的转换需要对词性、词义、词序进行概念映射和概念整合,需要以概念场为核心激活概念联想机制,建立网络概念结构。

3.“概念结构数据库”的建立

任何新理论的创立都是建立在对大量的数据分析研究基础上的思考和厘定。全书采取了“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范式,以概念能力和概念表现为理论指导制作了以词语为中心的数据库(a word-based database)和以主题为中心的数据库(a topic-based database),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以词为中心的数据库弥补了目前出版的汉英词典脱离语境的缺憾,体现了“注重语用性”和“注重概念联想”(陆国强,2008:179)两大创新特点,有利于加强英语学习者和译者词级概念结构的内化和输出。另外,作者吸取篇章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把不同篇章互动的概念结构整合组成以主题为中心数据库,激活了概念联想机制,即动态递归式地用概念结构思维和处理语言。如以“书刊前言撰写”为主题,把不同篇章的前言按照三个组成部分或小标题,即“书的宗旨和内容简介”、“书的用法说明和编排方式”、“对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整合组成了每一部分中常用的词级、句级、篇章概念结构。译者用概念结构思维,处理“本书论述……”、“本书探讨……”、“这本书主要为……编写,它也可供……使用”、“第四章着重讨论……”、“第八章讨论……”等语言转换时,就能够避免线性的固化的常规思维模式(陆国强,2008:182-190)。以主题为中心的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储存在人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有利于人脑以概念结构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形成概念结构关联网络,帮助译者在翻译处理语言过程中使用目的语思维模式,使用符合语境、彰显活力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形式和意义的一体构建。

4. 结语

《英汉概念结构对比》的出版面世如一缕清风,为读者呈现了一套新的思维方法和研究路子,作者不仅从实践中提炼出了“概念结构”和“概念能力”创新性的理论,还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概念结构数据库,为语言研究、理想的机器翻译等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扩展稳固了基础。新著“从申报立项、资料收集、立论酝酿、数据库建立、构思撰写至以专著形式出版,历时26年之久”(陆国强,2008)。毫无疑问,全书折射出的创新实践、探索精神值得翻译者和语言研究人员深入学习和反思。

参考文献

陆国强. 英汉概念结构对比[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79,182-190.

潘文国.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M].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