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大学英语中开展英美文学教学

2009-10-16邢小梅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大学英语

邢小梅

摘 要:文学是人文学科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文学素养作为人才重要的素质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学英语中开展英美文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美文学教学;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20-4

Abstract: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human science and its one key component in talents measurement. Therefore,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 education. We should integrat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wit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t can help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cultivate their good reading habits,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English skills, and more importantly, nourish humanity spirit in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humane quality

1. 引言

英美文学教学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院系的传统课程,在英语专业学习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对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间交流日益广泛,社会对高校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大学生还应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掌握相关国家的语言,而且要熟悉相关国家的文化、习俗、宗教等,这样的大学生才更有竞争力。而英美文学作为文化和语言的双重载体,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选择,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可以起到一定的培养和教化的作用。

2. 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部2000年3月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2000: 26)《大纲》确立了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在非英语专业中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必要性作出了解释。英美文学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和英语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2004:20)。

2.1 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较功利,为了学分或考级,真正因兴趣而学的为数不多。但是大学生一般都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很多人已经读了不少中译本外国文学著作。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激发他们阅读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感受外国写作大师们原汁原味的语言,比较原著与译著的异同,品味不同文化间的表达习惯,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2.2 促进语言掌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它具有形象生动、凝练精美、典雅深邃等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模仿最好的语言材料。文学语言也最具有生活语言的特征,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易为学生阅读和吸收的特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英语的菁华,有描绘千姿百态人生的词句、富于哲理启迪和催人奋发的警句名言;有优美典雅的十四行诗以及绘声绘色的戏剧语言和幽默睿智的小品文句等。通过学习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典故、格言、暗示、比喻、象征、双关等修辞手法,学生能够大大加深对英语及英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提高对英语的领悟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大量地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语感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接触到最为丰富的语言现象,感受到不同场合不同语言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2.3 提高人文素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深圳大学等联合召开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外国文学”学术座谈会指出:在深化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方面,外国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源(彭石玉、何高大,2006:54)。学习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陶冶性情,提高品位,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英美文学教学对加强学生语言和文化修养、开拓视野、陶冶性情、塑造完美人格、形成人文精神、培养文化鉴赏和跨文化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 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

3.1 学生英语基础好

目前,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阅读能力较强,不少学校已经开设了英美文学选修课,大受很多热爱英语、热爱文学阅读的同学欢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力度较大,成绩很突出。单就学生词汇量而言,大学新生入校时的英语词汇量已经达到或超过3000,有能力进行简单的原著阅读。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英美文学教育意识,将英美文学导入英语教学,适当介绍当代英美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向有能力的学生推荐优秀作品。

3.2 课程改革空间大

大学英语课程是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时为两年四个学期的必修课。学生循序渐进地按照课本由1级学到4级,然后在第四学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获得一纸证书后,基本上就意味着大学英语学习的结束或是整个英语学习生涯的结束。在四个学期的英语课程中,教师就应适当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同时,还应很好地利用学生剩余的两年时间来进行大学英语的后续教育,其方法就是实施英美文学教学。课时可以缩短一些,考核的方式应灵活一些,最重要的是轻松阅读、兴趣阅读,选择推荐有意义的、情节生动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我国一直在倡导和尝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前的大学英语从课程设置的期限上就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一、二年级的辅助阅读可以转化为三、四年级的专门英美文学阅读,将学生的英语学习贯穿始终,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将英语学习变为终身学习。将英美文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说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好点子。

3.3 师资科研力量强

现在,从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有了很大提高,80%的教师都是研究生学历,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专业方向是英美文学,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学习过英美文学课程,并且都对英美文学作品阅读很感兴趣。因此,大部分院校是有足够的师资来面向所有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学公选课的。而且,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加入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发挥老师的特长,促进他们的专业研究,在教学中实践,提高科研效果。

4. 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设想

4.1 教学目标设置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范谊教授对我国的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和层次定位进行了重新定位,他将英美文学的教学划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就是:英美文学课程应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选修课。目前大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水平的渴望以及大学的师资力量和素质教育取向都让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成为了可能(2005:153)。我国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有二: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文化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即大学英语教学从单纯为了学生考级转向提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这就为开设英美文学课提供了合理性和操作接口,并且使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范谊教授把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有三个层次是适用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其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基于感性认知的经验层次。它的重心是把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亲身阅读体验,逐渐培养起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判断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大量文学原著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二是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层次。它的重心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进而胜任跨文化交际,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其三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情怀,张扬人文主义精神,这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层次。它的重心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文学涉猎广泛的题材在表达悟识,反思生活方面的价值是任何其他方面的学习难以取代的(ibid.: 151)。

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在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英美文学公选课的基础上,在日常的教学中适当加入英美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4.2 课程设置

如前所述,英美文学教学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的始终,至少是目前国家规定的两年必修课的始终。在此期间,除了开设选修课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引入英美文学教学。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品的难易程度等。阅读以学生课下阅读为主,基本定为一学期读一本。每学期抽一两个课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用讨论、原著表演、名篇名段背诵等形式来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学期末交一份读书报告。这样,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为期两年,即四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中,每人就可以至少完成四本英语原著的阅读。而且,很有可能的是,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能将英语学习坚持下去,形成终身学习。

鉴于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可以将英语原著阅读放在第二学期。第一学期就从简易读物开始,由简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原著阅读。牛津的“书虫”系列就是不错的选择。刘润清教授曾亲切地把简易读物称为“小书”。“这些小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并让我眼界大开,因为里面有一种全新的文化。是这些书使我感受到了英语的语言之美,让我体验到地道英语的味道,并逐渐培养了我对英语的一种‘直感”(2005:2)。由此可见,对于刚刚接触英美文学作品的大学新生来说,比起需要不停查词典、写注释的材料,生词适度的简易读物会学得更快更好。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教师从第二学期就可以开始引导他们阅读原版英美名著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原著才是英语教育的开始。原著中的语言不再是为照顾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和语法的需要而改编,而是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且大部分原著都出于语言大师之手。更重要的是,原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人情事理、自强精神等。这样,在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教学贯穿始终,与普通的教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素质。

4.3 教材和教学方法

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美文学课有专门的教材,基本都是文学史和作品选读。这些教材大多是文学名著的节选,且往往是按照文学作品的历史年代编排的,通常也是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设置的。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晦涩难懂的《贝奥武甫》一类的作品。对于大部分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这些名著会很快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厌恶感。对于强调兴趣阅读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最好是由老师结合学生的水平、阅读兴趣选择一部难易适中、内容积极健康、语言地道优美的作品,统一印发给学生,便于开展学生对作品的讨论。在固定教材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他读本。

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阅读材料以后,就应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平台让同学们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对话部分编成剧本在课下练习,在课上表演;可以倡导学生编排英美文学名剧或让学生给一些经典名作的片断配音;教师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由原著改编的英语原版电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这些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和文化,并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师可以尝试将英美文学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让他们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来真正地体会语言之美,感悟生活之真,达到人性之善。

参考文献

范谊等. 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 外国文学研究,2005(3):151,153.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

刘润清. 英语教育文选[M]. 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2005(12):2.

彭石玉、何高大. 论理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电化教学,2006(4):54.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大学英语
“互联网+”环境下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