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2009-10-16管振彬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4期

管振彬

摘 要: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把句子转化为词组。这种变化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1985)指出,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表明:使用名词化隐喻是实现英语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语言使用的高级阶段,能增强语篇的语义联系和关联度。

关键词:名词化;语法隐喻;一致式;认知效果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86-4

Abstract: In daily language practice, people can transform verbs and adjectives into nouns, and sentences into phrases, which is called grammatical metaphor. Halliday(1985) pointed out that nomin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source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shows nominaliza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s one of the key methods to achieve cohesion, which represents a higher level of language efficiency.

Key words: nominalization, grammatical metaphor, congruent form, cognitive effect

1. 引言

Halliday很早就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语言学界通常对它有两种认识,一是把隐喻看作语言使用的变异;二是把隐喻看作人们识解世界的方式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把事件、活动、情绪、思想等转化为实体(entity)。前者属非建构主义,后者属建构主义;前者是世界本原与语言的关系,后者是世界本原与言语的关系,并涉及人类识解、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过程。从认知主义角度出发,笔者赞成“语法隐喻是言语反映世界本原的过程”这一建构主义的主张。Halliday(1985:216-312)指出,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这两个类别分别代表了一个既定意义的两种表达变异:一致式(congruent form),即通常所说的“平白体(literal)”;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即与一致式相对应的、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转义(transferred)”的语言。韩礼德1999年分析科技语篇时,借用了“雅式(Attic)”和“土式(Doric)”两个概念来替代隐喻式和一致式的区别。在对“一致性”概念的进一步解析上,Halliday谈到:“让我们首先回到一致性表达形式。请注意,一致性是指语义和语法层面在它们共同进化的起始阶段的相互关系。”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学系统,由表达层和意义层构成,分别表现为词汇、语法(lexicogrammatical)和语义(semantic)形式。一般情况下,语义层的实现是和特定的表达层相对应的,这种语义和语法之间固定对应关系被称为一致性关系(congruent relationship)(Halliday, 1999: 187)。

在一致性关系里,动词用来表示动作/过程,名词用来表示参与者,形容词表示特征等。但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发现原关系的变化,人们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把句子转化为词组,这种变化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1985: 216-312)指出,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例如:

(1a)The brakes failed.

(1b)brake failure

(1a)为非隐喻形式,其中“the brakes”是表示参与者的名词,“failed”则是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但在(1b)中,句子转化成了名词短语。

2. 名词化语法隐喻的概念

将语言看作多层次系统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据这一观点,语言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层和音系层三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体现”关系:对“意义”的选择(语义层)体现于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形式”的选择又体现于对“实体(音系层)”的选择(范文芳,1999:11)。

采用层次的概念可以加深对语言本质的了解,因为语义层实际上是语言系统对语境的体现。由于体现语境的语义层存在着极其精密的区别,作为体现语义层的词汇语法层必然出现分化,即一个意义可以体现为若干种形式,一个形式可以体现若干种语义(胡壮麟等,1989:229)。

Halliday(1985: 216-312;1999: 187)将词汇语法和语义之间的体现关系分为一致关系(congruent)和非一致关系(incongruent)。一致关系指的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的自然关系。例如,在概念功能的及物系统中,过程由动词词组体现,参加者由名词词组体现,特征由形容词体现,时间或结果等逻辑关系由连词体现。这是一致关系体现,简称一致体现。但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非自然的。例如,过程和特征可以由名词词组体现,逻辑关系可以由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和介词短语体现。这种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非自然的体现关系就是非一致体现,即隐喻体现。如下表所示:

试看以下例句: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prevented the arrival of the news.

在此句中,名词“publication”和“arrival”在该小句中为参加者,但它们同时又分别隐喻地体现“publishing”和“arriving”这两个过程;动词“prevented”在该小句中为过程,但它同时又隐喻地体现时间顺序。通常所谓的名词化、动词化和形容词化都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非自然的体现关系,即隐喻体现。本文只讨论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3. 名词化语法隐喻的特点

Halliday 认为名词化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名词化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得小句、语篇中的信息结构通过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变化、小句层次和词组结构的变化重新组合。在正式的语体中,名词化结构是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名词化具有囊括和浓缩的功能,可以使得意思在语篇中的表达符合正式文体关于客观、严密、紧凑、合理、简练等的行文要求,并且使得术语的构建和使用成为可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名词化结构能够尽量摆脱动作执行者、环境成分对过程的影响,增加了行文的客观性。

例1:

(a) Students fail to keep these symbols in mind. As a result, many of them are not able to master the mathematical subjects they take up.

(b) Failure to fix these symbols in mind prevents the mastery of the mathematical subjects taken up.

在(b)句中,名物化过程“failure”和“mastery”摆脱了(a)句中动作执行者“students”和“many of them”,原来(a)句中的环境成分“as a result”也被丢失了。

2. 名词化结构能够尽量降低句子中人际功能的发挥。

Halliday认为三大纯理功能在同一句子中同时出现并有各自的体现方式,他还曾生动地把这种现象比作一条“三股绳”。但在实际中,有一些情形下,三种功能中的某一种会显得比其它功能重要,这与语篇类型有关(转引自朱永生,1994:35;严世清,2000:176)。在正式语体中,经验功能突显,人际功能应尽可能被抑制。名词化结构通过限定成分(finite)的丢失进而语气(mood)的丢失来达到这个要求。

(1)名词化的过程没有限定成分(non-finite),这使得叙述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时间、场合,显得具有普遍性。

(2)名词化的过程没有语气的选择,使得叙述具有不可协商性(non-negotiable)。

例2:

(a) We can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when we use super-heated steam.

(b) 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 enables an 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

例句(b)中的名词化结构(“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和“an 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没有了(a)中的主语(“we”)和限定成分(“do/can”),这样的结构表现出所叙述的事物是普遍真理,是无可辩驳的。

名词化结构降低了人际功能的发挥,增强了行文的客观性、公正性,使读者意识到语篇并非从作者的主观角度去组织的,这完全符合正式语体想要达到的效果。

3. 名词化结构能够提高语篇的信息度(degree of informativity)。

语篇信息度的高低可以通过小句的词汇密度来进行比较。名词化之后,小句的词汇密度(lexical density)会有所加大。

例3:

(a) Bourgeois left Paris but her family and friends stayed behind and after this she felt very isolated and she really missed those people and she made a series of personages to show how she felt.

(b) The earliest series of personages articulate Bourgeoiss intense feeling of loss and isolation from the family and friends who remained in Paris after her departure.

根据 lexical density=lexical items/ranking clauses,(a)句的词汇密度为16/6<3,(b)句的词汇密度为14/2=7,(b)句的词汇密度显然比(a)句的大。

由于名词化减少了小句层次,使得词汇密度的计算中分母变小;而作为分子的lexical item的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自然词汇密度就加大了。

一个语篇的词汇密度大,则信息容量就大。所以名词化结构可以使语篇以较少的语言表达出更多的内容,这正是正式语体的一大特点。

4. 名词化结构便于语篇中信息重点的转移。

在语篇中,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主位系统来实现的。把名词化结构主题化可以使得叙述层层递进地展开,对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4:

The government is discussing whether this ancient temple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This discuss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public attention...

第一句的主位是“the government”,传达的信息是有关政府正在讨论的旧寺庙重建问题。第二句的主位是第一句中谓体的名词化结构“the discussion”,语篇的信息重点转移到讨论的公众影响上了。

除了这种平行的转移,名词化结构还可以对之前的信息进行总结。

例5:

...In the same category, some are expensive, ...And some are relatively cheaper, ...This variation in price offers customers more options, which in fact promotes the active market. ...

第三句的主位“this variation”就是概括前两句信息的名词化结构,使得语篇信息得到总结性的转移。

名词化的过程已经被“事物化(thingify)”,本身可以成为另一个过程的参与者,于是可以作为主位成为新的信息起点,实现语篇中信息重点的转移。由例句可以看出,名词化结构使得语篇组织紧凑、合理、简练、深刻,这是正式语体写作中必不可少的技巧。

5. 名词化使得术语的构建成为可能。

功能语法中,术语被看成是小句的浓缩。名词化结构能够以简练的形式表达完整的句法概念。通过名词化,小句转化为术语。

例6:

A pidgin which has acquired native speakers is called a Creole Language, or Creole, and the process whereby a pidgin turns into a Creole is called CREOLISATION.

在语篇中,术语“CREOLISATION”实际表达的是小句“A pidgin turns into a Creole”。所以,是否了解术语就是是否了解术语所替代的小句内容,这正是内行与外行的区别所在。

在一些正式的语体中,如科技语体、法律语体、商贸语体等等,术语的大量使用是其一大特点。名词化结构为这些正式语体中大量使用的术语提供了重要来源。

4. 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语篇功能是语言所具有的创造语篇,使其与语境——交际场景以及前文相关联的功能。语篇具有完整性、一致性和衔接性。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是组篇的主要手段。在主位结构中,主位总是位于述位的前面;主位是“我”,即讲话者讲话的起点、谈论的题目,述位是指“我”,即讲话者围绕起点、题目所要讲述的内容。主位一般表示已知信息,述位表示新信息。信息结构也包含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但并无严格先后之分。信息结构以受话者为标准(hearer-oriented),而主位结构以讲话者为标准(speaker-oriented)(胡壮麟,1996:15)。名词化语法隐喻在英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正是通过建立“主位—述位”衔接而实现的。当要把前句中含有动词的内容发展为一个新的主位时,语法往往就需要将含有该动词的结构压缩,而名词是可以接受这类压缩的唯一词类。因此,语法便将动词名词化,以便将含有动词的内容压缩并充当下一个小句的主位(范文芳,1999:11)。小句的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篇幅“重点”突出,内容上不断深入,结构上不断扩张,从而在整个过程中语法隐喻起了重要的作用。

科技英语中的语篇隐喻主要体现在名词化的语篇衔接功能上。名词化不仅有利于句子信息的浓缩,反映科技内容的严肃性和客观性,还在科技英语语篇的构建中起到重要的衔接和连贯作用。名词化的语篇衔接作用主要体现在主位推进与信息流动方面,其实质体现为词汇衔接。

如:①China has become a WTO member since 2001. ②After its WTO entry, China will gradually lift restrictions on foreign enterprises entering Chinese market. ③The lifting of control will take place in stages. ④Meanwhile,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legal system, Chinese government has enacted many laws and regulation. ⑤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ensure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从上句的黑体字,可以清楚看到三组名词化,即“become a WTO member”、“lift restrictions”、“enacted”分别名词化为“its WTO entry”、“lifting of control”以及“formulation”,这个段落正是借助这三个名词化实现了主位结构的推进和信息结构的变化。名词化后的词或词组可能成为后句的主位,如②、③和⑤,但也有可能成为后句的述位部分。这样便在前句和后句之间建立起衔接关系,调整信息结构分布,也起到强调的作用。

如:①The IPO marked the climax of an extraordinary year for the Indian newspaper industry, which has seen new editions launched, turf wars fought and sensational stories broken. ②All this exuberance is a heart warming sight for newspaper publishers. ③In most countries, sales and profits of dailies have been declining for years, a slide that has been hastened recently by a surge of fresh competition from the Internet and TV. (English Digest, Dec. 2005)

上文中,语法隐喻尤其是名词化在科技文体中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句①中三个并列动词短语“new editions launched”、“turf wars fought”和“sensational stories broken”在句②中隐喻化或名词化为“exuberance”一词。三个并列动词短语虽然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印度报纸业的繁荣兴盛的局面,但“exuberance”成功巧妙地衔接前一句的内容,并强化主题的效果。句③中“declining”名词化为“slide”,前后句呼应一致,结构安排更合理。

5. 结束语

语法隐喻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理论,使用名词化隐喻是实现英语语篇“主位—述位”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语言的隐喻使用,名词化隐喻是语言使用的高级阶段,理解并使用好这一表达方法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nd Arnold, 1985: 216-312.

Halliday, 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1999: 187.

范文芳. 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 外语研究,1999(1):11.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229.

胡壮麟. 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15.

严世清. 隐喻论[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176.

朱永生. 英语中的语法比喻现象[J]. 外国语,199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