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惯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关系

2009-10-16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学习效率

古 伟

【摘 要】只有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学习素质才能稳步提高。

【关键词】习惯教育;中学历史;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53-01

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养成如下良好习惯,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一、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

书写是文字学科的重要一环,其标准是:字迹清楚,格式规范,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具体地说,一是必须要求用通用的汉字写,避免写字潦草、缺笔少画,避免错字、不规范简化字、繁体字的出现;二是在行文答卷时要做到史论结合,答案要点化、段落化,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意思明确,不能空发议论,不能堆砌史实,更不能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二、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历史学习中也会遇到一些字词不懂不通的一些概念、术语(如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机会主义、沙文主义、买办阶级等)、人名、地名不明不白的。为及时解除这些学习上遇到的障碍,每一个学生都应备有《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词典》、《学生辞海》或《简明社会科学词典》,学习中随时查阅,力求理解弄通。这样日积月累,并以此为联系,探索历史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

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

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包含着一定的能力成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它与其他各项能力一起,共同构成了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的内容;同时,历史教学中的各项具体能力培养里,又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例如,记忆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但是,历史的记忆力是以对所记内容的理解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对内容理解的记忆,对历史学习而言,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对历史内容的理解本身,就应该包含着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再如,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的又一重要能力。如果采用一般思维的智力品质分类方法的话,完整意义上的历史思维可以划分为历史再现性思维和历史创造性思维。因此,在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中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应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不仅同教学目标联系密切,它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测量和评价之间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真正要做到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就必须从历史教育的整体改革入手,全面解决当前历史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史实加结论的教学内容模式不变,创新的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就只能流于形式。因而,在教学内容方面史料和观点的取舍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怎样的教育、教学思路来选择材料,创建历史知识结构。非常遗憾的是,当前不少同行仍将精力放在史料和观点取舍的问题上,而对中学教学中历史知识结构的改造和创建问题却鲜为问津。而这正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再如,在怎样搭配教学组织形式,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哪些教学测量和评价方式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僵化、教条的形式主义倾向。这些都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养成整理、归纳知识的习惯

整理、归纳是历史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一环。为更好更快地构架起牢固的知识结构,平时应提醒学生及时整理、充实课堂笔记,学会编制历史大事年表和编写自学提纲,看书复习注意连贯性,多用图示法比较法,古今中外纵横联系,点面结合。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相辅相成,不但能使学生学习时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抓住它的主流与内在联系,起到纲举目张、多而不乱的实际功效,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线索的能力,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五、养成背诵阅读的习惯

背诵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书与理解的意义。历史教材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引用的诗词、名人名言、口号、宣言等文献材料,很多都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的,时常去阅读它、背诵它,不但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课内的知识太狭窄,更广阔的获取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天地在课外。经常阅读书报看电视听广播听新闻听时事评论,可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感受时代脉搏,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历史感。历史学得好与坏,与是否重视课外阅读关系很大。

六、养成“三论”的习惯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在传播历史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全国高考实施“3+x”的方案以来,也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力培养尤其是深入思考、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已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就一些历史题材、时事热点展开“三论”活动,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思辨能力和动口动手能力的发展。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看教材子目,大大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层次布局,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便吸收提高,举一反三。要改正那种只顾“核对”答案甚至把“答案”抄入原题空白下再死记硬背的做法。

全面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的主体即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学的主导即教师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灌输式”、“填鸭式”的历史教学状况才能扭转,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学习素质才能稳步提高。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学习效率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