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环境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2009-10-16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

周 强

【摘 要】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环境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20-02

21世纪是一个多变的社会形势,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开放使意识形态领域经受着更为严峻的考验,社会大环境下的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以及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普及,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经济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经济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形成和提高有着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一定的经济关系、经济制度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各种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社会生存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思想政治品德意识。马克思说:“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受所有制以及由这种所有制所决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就会形成不同的思想政治品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为大学生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

2.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发展的内在动力。物质利益亦即经济利益,它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在经济上的利益。谋求物质利益,实现和保证人们的物质利益,是共产主义阶段到来之前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及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原因。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当然,大学生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在政治活动中的表现,对道德规范的遵守,都与他们的物质利益取向有关,物质利益是推动他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

二、政治环境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社会政治环境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社会政治环境是由经济环境决定,并为经济环境服务。我们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应该反映新中国的政治经济,作为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工具的新教育”。可见,政治环境在社会环境中处于中心地位。政治环境是形成大学生政治观的外在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客观条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朝气和可塑性极强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国家政治的主体,但具有影响政治发展的方向和力量,政治始终渗透并伴随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他们是未来社会政治建设的主力军。所以,抓好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关注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加强政治环境建设,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奠定基础。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党的政治领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来提高大学生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现实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导致大学生思想行为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与实践的结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人们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中华民族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这正是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导向作用的生动体现。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民主与法制环境是社会政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邓小平指出: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强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民主、法制环境对人的政治意识、政治热情、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新时期的这种良好政治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影响,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顺利实现两大历史性转变,并实行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比如,抗自然灾害、出色地承办奥运会、抵御金融危机等,这些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国内的声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为大学生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坚定了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三、文化环境强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对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发生反作用,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产生广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最基本的影响作用是塑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供思想保证,增强向心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它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能够从思想上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因此,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审时度势,统揽全局,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摆到战略位置,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2.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凝聚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动力。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因为凝聚力是文化环境最本质的要求、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使社会各个阶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增强社会各个阶层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将其纳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特别要关注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促使这一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提供智力支持,开发创造力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才作为科技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促进发展的第一资源。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增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和持久动力。对我国而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效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使蕴藏在他们中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迸发出来,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社会环境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外在的稳定因素,并且对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周长春著.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4]段建国,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周强(1973-),贵阳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团委副书记。

猜你喜欢

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观意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