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定位和定向
2009-10-15陈水英
陈水英
刚刚做班主任时,我年轻、富有激情,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头、想不完的办法,但是极少会抽时间想想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今天的我,拾起一份思考,多了一些设想和反思。如果说把班级管理比喻成一座高楼大厦的修建,那么工作过程中需要的方法、措施、点子,就是这座高楼的墙漆磁砖,而撑起整栋高楼主体的钢筋水泥应该是班主任带班的理念,是班主任站在学生中的姿态,是班主任那支指得或远或近的指挥棒。班主任的定位和定向决定班级发展的深度和高度。
给自己一个定位:做一个思想者
对于学生成长来说,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应该是思想的传播者。班主任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切入深一点,学生也走得更远一点。要给学生思想,那么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思想者。有一句很常见却又很严肃的话:“遇到一位好老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思考良久,虽然以我匹夫之力不可能改变我所有的学生,但我可以尽我所能去影响我所有的学生。既然选择了,就要用心去做,用思想去影响学生,那是惟一可以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让思想从自己的心灵出发,或以“润物细无声”的悄然潜入学生的心田,或以急风骤雨的极速袭入学生的心扉,或以柔肠寸断的幽婉点拔学生的心弦,或以气吞万里如虎的霸气驰骋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心灵的接收器感受你不断变化的频率中冲击着一股不变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思想。我们要着眼于锻造学生内在强大的思想品质,帮助他们养成外在优秀的习惯,让他们胸怀鲲鹏之志又着眼身边细节,从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坐姿走姿去做书香少年、有志少年、自信少年。从摆桌椅、关窗、束窗帘、擦黑板到叠抹布,达到优秀班级应有的状态。那么我们就不会拘泥于日常德育量化的具体数据中,捆绑了本要更开阔的教育视野。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定向:做一个真善美的追求者
接班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讲话,我是这样说的:“看到同学们真诚的眼神,老师感觉特别亲切,仿佛我们已经相识许久现在又来重逢,没有陌生,只有默契。你们身上洋溢的青春气息,让老师仿佛又回到初中时期那个梦想飞扬的年代。”这次见面我只畅谈青春、展望未来、不提过去,让学生沉浸在新校区、新学年、新起点的展望中。跟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我都引领他们追求真善美,感受青春朝气的诗情画意,感受“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宽阔胸襟和社会责任,明确“八荣八耻”中最基本的是非荣辱观,明白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用英语单词举例,从so so,good,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perfect,引出我们班级的第一个追求是不断进步,始终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做一个有境界的班级。所以在雕琢班级灵魂时,我大刀阔斧使用表扬和激励,对班级出现的各种好人好事不吝啬赞美之辞,不放过一个个细节。上学期刚开学,黎泽原在开会时坐姿非常好,由始至终没有低过头,我当着全班的面对他说:“我非常佩服你,你拥有超强的纪律观念和意志力,我为你感到自豪,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会向你学习!”为了引导班级的正确舆论导向,每学期的前几周我坚持每天找一件好人好事来重点表扬。同时引导学生一起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在班会课一起分享“本周209班感动人物”“209班牛人大盘点”“209班拓荒者大颂歌”,这些都让大家看到,真善美就在集体里。公开班会课上的“向高手致敬,向能手学习”,使同学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气氛更浓烈了。
给学生一个敬而不畏的姿态:做一个引导者
我带第一届学生时缺乏经验,只考虑管好班级、让学生听话,所以重在一个“管”字,单刀直入地管,严而缺乏爱,学生对立情绪浓,开展工作很费力,学生对我畏而远之。带第二届学生时,我吸取教训,重在一个“励”字,严在开头,不断激励,严而有爱,但严多于爱,师生之间仍有较大距离,学生对我敬而畏之。现在我重在一个“导”字,爱在前头,爱中渗严,师生凝聚但又有适当距离,学生对我敬而不畏。爱在前面,处理问题就可避免一时生气造成过激,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转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
上学期小叶曾带手机回校,并有早恋倾向,我花了一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和他长谈,谈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知道一味的责备只能把他推到远处,只有静下来分析危害,才能让他认识错误。最后我“罚”他擦黑板两个星期。他擦得一尘不染,为此我又表扬了他。和学生分析早恋时,我让他们知道,我关心的是他们未来一生的幸福。记得在《小故事大哲理》杂志中看到一封哥哥写给妹妹的信,作者对一个女孩子的人生观爱情观引导得深刻感人,我便拿出来与女同学分享。在她们会意的眼神中,我知道她们读到了老师的关心,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未来应该走的路。我认为,区别于血缘亲昵之爱、朋友知心之爱,老师之爱是一份期望、一个向导,还要有一点距离,因为距离产生师生信任尊重之美,还会产生师生相互欣赏之美。
给自己一个特别的角色:做一个语言的巨人
我们经常说,要做一个实干家、务实者。我们经常对学生说,不能只做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但我认为,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更适合做语言的巨人。老师动起来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充分动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老师就要不厌其烦地做一个语言的巨人,充分发挥语言的震荡力、吸引力、驱动力,荡涤一切消极落后的思想,让老师积极的思想成为一个磁场,使学生不约而同地走向老师,主动追求人生的正确方向。老师多说“为什么要做”,学生做事情时会更加积极主动。老师多说“怎么做”,学生做事情时更加高效有力,班干部做工作时更得心应手。所以语言太重要了,要表扬集体,就要让每一个学生以集体的进步为自豪,珍惜来之不易的进步;要表扬个人,就要让被表扬者心花怒放,让旁观者羡慕万分;要批评班级,就要说到班级的痛处,达到知耻而后勇的共鸣;要批评个人,就要让被批评者自惭形秽,让旁观者引以为耻。做语言的巨人,其实不需要华丽的文采、出众的辩才,只要做个明察秋毫的有心人,做一个通过表情行为窥探内心的福尔摩斯,仔细揣摩学生的心理,找准学生的软肋是关键。当然,要适当把握发言的频率,说多了,再好听也烦,说少了,学生领悟不透彻。所以我常到班上转转,观察情况,决定选择沉默等待,还是简明扼要,或是来一个轰轰烈烈的进行曲。说话时,我常带一些表情,或担心,或开心,或理性,或严肃,或真诚,或愤慨,并坦言这是发自内心的每一句话,带着厚厚的重量,希望同学们句句听进心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说话的原则是“有的放矢,击中要点,见好就收”。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