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只见森林到关注每一棵生命之树
2009-10-15钟乐江
钟乐江
纵观60年来教育的变化,反思60年来教育的价值取向变迁,有以下特点。
第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传统的应试教育,是精英教育,把培养少数能升学的“尖子生”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价值体现在学生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上,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不能升学的学生的需要。精英教育是“手电筒”教育,其光亮只聚焦在有限的几个人身上,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在推行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人民需要的大众教育。它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大众教育是“灯光”教育,能照亮每一个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第二,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化。以前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唱主角,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学方法纯属“注入式”;教师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师生关系是“主仆”关系,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和学习的奴隶。这种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本真存在的价值理性诉求,忽视了对学生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学生一旦不能升学,就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做不了,于是家长和学生都盯着“高考”这棵大树,争挤“上大学”的独路。而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人文教育,要求真正涵盖学生的生活、生命、人性、价值诸层面,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主动发展精神的人。
第三,由理论和现实生活实践脱离向二者密切联系转化。以前的教育,一味地追求抽象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我们现在的教育,注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真实地感受生活,把握生活的脉搏,将学科教学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第四,由单纯关注思想政治倾向综合关注生命、提升精神转化。以前的教育,曾一度单纯注重政治思想,疏离了生命意识、生命情感与生命精神的提升,教育完全被功利迷惑了视线,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实现,导致了教育本真的迷失。我们现代的教育,正在逐渐摒弃那条科学与人文互相分离的道路,找回放弃了的人文关怀、丢弃了的自由理想、丧失了的人文本性。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关注一个个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让他们都成为有生命、有思想、有精神的实实在在的人。
教育在发展,教育价值取向在变迁。单纯的注重对个体政治生活能力的培养、注重对个体参与经济活动能力的关注、注重对个体身体机能、语言或信息技术能力的关注与完善……都具有分割性特征,都忽略了个体生命的整体性及教育的整体性。我们不要只见森林,而要关注每一棵生命之树。所以,关注生命个体特征,关注人的感性、自然性内涵,关注人文、人性思想和精神等应成为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