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
2009-10-14兰艳
兰 艳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所面临的经营和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来保证资产的安全,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最终通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和承担其社会责任是医院院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144-02
一、医院内部控制概述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概念
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为保证业务活动的合法性、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医院内部控制的意义
1.保证安全
保证医院生产经营的安全性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医院经营安全包括很多层面的意思,概括来说主要有:
(1)经营的合法性。医院经营的合法合规是医院生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内部控制保证医院经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杜绝因违法违规而引起的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以优质的医疗服务承担医院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
(2)资产安全。资产安全主要是指维护资产数量的完整,保证资产质量的完备。保证资产的安全有利于抑制企业资产因认为原因造成的流失和损坏,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3)信息安全。内部控制通过对经营活动的跟踪和会计处理的监督,有效地保证了信息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同时为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对医院的营运活动及业绩作出正确的认识,继而为实施有效的监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提高效率
医院在充分结合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对经营活动的跟踪分析,对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地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员工科学合理的考核,改变了“大锅饭”式的薪酬制度,使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内部控制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使医院在经营和管理中努力作出符合发展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
二、医院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
(一)从内部管理控制来看
内部管理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针对医院药品采购、药品使用、医疗服务、技术研发等过程实施的多层次、多环节的直接控制活动。其中,预算管理控制是使用最多,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内部管理控制手段。预算控制系统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分析等部分构成。医院通过建立统一的预算控制系统,强化预算对医院经济活动的约束力,使预算管理成为全局性的管理活动,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内部会计控制来看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单位依照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措施和程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在职位设置、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报告制度等环节设置一定的规章制度并加以监督,来规范相应的业务活动。当前,医药会计还停留在记账核算的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致使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实际操作时并未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来执行。
三、医院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全面预算是指为达到医院的既定目标,对医院的各项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医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对前期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及时发现隐患采取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降低经营风险。通过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地调整工作流程,优化资源的配置。实施全面预算,有利于明确医院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目标,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求医院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医院必须加强预算管理的宣传教育,将运用全面预算对医院进行目标管理的理念作为一种组织文化进行建设,由上及下,由点到面,不断地强化各级各部门的预算管理观念,从而使全院上下达到共识,促进全面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1.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对涉及财务活动的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2.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医药要明确规定和保证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务做到相互牵制。不相容岗位的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个人权力过大带来的“权力侵蚀”造成对单位财产的侵蚀。
3.确保充分的文件保管和记录
会计记录是整个财务活动的依据,是会计业务的起点,也是明确责任和义务的依据,因此必须做好财务活动的记录工作,对财务活动形成充分的文件记录,主要包括:各种授权审批文件、收支记录、支票等票据存根等。
4.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建立对财务活动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监督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医院管理层还未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导致医院在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上严重滞后于先进的管理制度。因此,要提高医院内部控制效果首先要把风险管理的思想充分融会到内部控制的各个阶段,从体制建设和执行实施入手,在充分考虑药品采购、医疗执业安全、固定资产使用、药品保管及检查等的基础之上,完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是医院实施风险控制体系的制度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医院要根据自身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风险程度以及生产经营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建立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风险控制机构。通过完善的制度明确不同组织单位的权利和职责,及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所处的风险阶段,及时不断地调整经营管理的应对策略,使医院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是希望能够通过对风险进行提前的预测,分析与医院相关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通过科学分析预测医院可能发生的风险,预计可能遇到的不利情况,使医院相关部门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医院避免风险、减少风险。
(四)加强医院的内部审计
医院要想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必须对内部审计的定位、运转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决。首先要设立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机构。建议内部审计机构由管理当局和审计委员会领导,这样就可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其职能。其次,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最后,改进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内部审计功能的实现,除了依赖于有效的机构设置、良好的人员素质外,良好的运行机制非常重要。首先,要有规范的审计行为。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审计形式,应该有一套公认的职业规范,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来指导内部审计行为,将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其次,要求审计人员有效的参与活动。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只有有效地参与实质性的经营管理活动,才能发现问题,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最后,要形成有力的审计报告。有力的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机构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部门在编写审计报告时,要注意事实的准确性、清晰性,保证建议的可行性。
(五)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由医院自身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目标。为了更好的实施自我评估,医院可以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以便及时发现自身不能发现的问题。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对于医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内部审计程序和控制风险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六)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
由于内部控制在性质、目标、服务领域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相应地对内部控制人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医院单位应当不断激励内部控制人员提高个人素质。首先要加强内控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内控人员的执业道德水平,自觉规范个人行为,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抵制。同时,通过在职培训等方式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内控人员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许仙钟.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3,(1).
[2]黄娟娟.如何健全及完善医院内部控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Z].2006.
[责任编辑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