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视角的青少年知识获取
2009-10-13于鸿雁葛明贵
于鸿雁 葛明贵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里,如何才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哪些因素影响了知识的获取以及如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知识获取的过程,影响知识获取的因素,并从心理素质培养角度论述了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知识获取能力。
〔关键词〕知识获取;心理因素;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7-0203-04
Psychology-based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for Young PeopleYu Hongyan Ge Minggu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as arrived,a wide range of information filled with people of vision,in the complicated world of information,how can we become effective learners,and what factors affected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other issue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This article stated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type and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to expound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which played a great role in knowledge acquisition.
〔Key words〕knowledge acquisition;psychological factors;adolescent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日渐增强,世界经济的格局也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即知识起到了支配其他经济因素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不断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学习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青少年知识的获取过程以及影响知识获取的因素,以期为培养有效的学习者提供依据。
1 知识获取的心理分析
在人工智能领域,知识获取是知识是从外部知识源到计算机内部的转换过程。对于人类来说,知识获取就是将外在的信息加工转化为个人的知识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可见,心理因素是知识获取中不可忽视的成分。心理因素对知识的获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因素对知识获取的影响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它直接影响了学习者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知识量。心理因素就是通过影响主体的参与主动性来实现对知识获得的影响的。因此,从心理学的意义来说,知识获取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几种流行的学习理论来了解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不同理论如何来解释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
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联结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根据他的大量实验,得出关于动物学习的原理,归结为3大规律,即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这3条规律都用以说明刺激与反应或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为什么有的会得到巩固,有的会趋于消失。他认为 “学习就是联结,人之所以善于学习主要是因为他能形成大量的联结……千千万万的联结。[1]”学习“使人成为异常复杂而精致的联结系统”。他的思想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奠定了基础,为有效地控制和塑造人类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
联结理论的前提是认为人或动物的行为是由无数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单位所组成,每一行动都是对一定刺激的反应。在出生以后,若是刺激-反应的联系发生变动,那就是学习的结果。
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内部结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1967年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认知过程,其研究目标在于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认知活动时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转换等方面[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形成之初就从与行为主义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学习。在他们看来,环境的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的心理结构。个体在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修正自已的内部结构。
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学习者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人是以信息的寻求者,传递者,甚至信息的形成者的身份出现,人们的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西蒙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模拟人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借助计算机及计算机语言来描述人类信息加工的过程。他们认为运用计算机语言可以模拟人对信息的初级加工过程,而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则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
1.3 信息加工学习论强调相互作用
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他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一方面认为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着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即认知活动。加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一种简单联结,因为刺激是由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以一些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的,了解学习也就在于指出这些不同的加工过程是如何起作用的[2]。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可以把学习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
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中心
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之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它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认知过程实质的认识。建构主义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关注个体如何如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2 影响知识获取的心理因素
目前对知识获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知识获取方式这一方面,关于影响知识获取的心理因素的内容的研究并不多见。在已有研究中可以发现,心理因素决定了个体知识获取的方向、内容以及知识获取的宽度与深度等方面。因此,其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注意与知识获取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里的心理活动既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也包括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深入加工过程,注意集中时心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注意对象无关的活动[8]。只有注意指向某一信息,它才可能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注意对于知识的获取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多以无意注意为主要的注意方式,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学生对于知识采取有意注意的方式,可以节约注意资源,把注意力集中于有意义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干扰信息。
2.2 兴趣与知识获取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
根据兴趣的目的不同可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有意义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其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8]。
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其所需要知识的类别也不相同,因此兴趣影响获取知识的方向和广度。兴趣单一的学生只关注于某一类的信息,而兴趣广泛的同学,摄取信息面较宽。不同的兴趣也使学生所关注的领域不同,关注天文的学生喜欢获取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而关注计算机的学生喜欢去了解有关电脑和网络的知识。
2.3 人格与知识获取
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它是包括人所有方面品质的有机整体,从态度、认识到价值取向等等,从而使一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体。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经典实验,他们对800人进行了30多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在成功者中成功的因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其中自信心、意志力等人格因素为首要因素。这就说明人格因素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心理学家也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学习效果与各种因素影响的测验,研究发现,智力正常的青少年学生由于情感、意志、性格、动机、兴趣等人格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其中求知欲、责任感、自信心等与中学生的学习成绩高度相关。
人格对于知识的获取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人格类型会影响知识获取的方式,比如,外向型的学生更愿意以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并且更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乐于与人分享。而内向型的学生可能倾向于通过网络的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回避与人交流,有自闭倾向的学生甚至拒绝了外界进行沟通。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知识。
3 加强心理素质培养,促进青少年有效获取知识
个体的心理素质是其心理发展的集中体现,为了提高知识获取的有效性,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青少年应当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积极调整心态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在青少年学习过程中,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对学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 优化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人的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知识获取的过程也同样如此。因此,学生只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保持强度的获取知识的动机,才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根据耶克斯-道森定理,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呈倒U型,动机水平不是越高越容易解决问题。高难度的问题,高动机带来高焦虑,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中等动机水平比较有利于解决问题[8]。因此,如果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的动机过高,就会由于焦虑、紧张等因素影响知识获取的效果。而动机过低,就可能放弃一些能获得知识的机会。此外,为了获得更多的成就和加强人际关系的目的,学生可能会更倾向于积极地获取知识。
另外,学习动机也可以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自身需要引起的,比如,同学们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主动的获取与英语学习有关的知识。而外部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比如,为了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而被动的学习。为了更好地获取知识,增加知识获取的牢固程度以及未来知识应用的能力,学生应学会变被动、外在的动机为主动、自觉的学习动机,即把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以开阔自己的思路与视野。当然,学习动机还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个体感兴趣的知识,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动机。
因此,兴趣的培养有助于知识获取能力的提高。当学生把获取知识当作是一种乐趣的时候,既可以维持其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又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
3.2 保持积极的情绪
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会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在情绪良好的时候,学习效率更高,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而情绪不良的时候,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低,没有创造性。情绪不但影响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也影响行为与认知系统。因此,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情绪这一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对信息的敏感性,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更有利于获取知识。
在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保持积极的情绪:第一,转变角度,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如何看待挫折将决定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些同学总是看事物的消极面,一旦失败就一蹶不振,而有的同学总是看到积极的一面,从失败与教训中汲取力量。因此,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同学们应转变看事物的角度,以积极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第二,增强自信,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遇到学习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学生们都应始终保持自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解决问题。第三,制订合理目标。在学习时,制定目标的标准是自己的能力,即量力而为。目标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第四,学会宣泄,每个人都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当情绪低落时,我们要学会宣泄,比如,找朋友倾诉、和父母交流或写日记等。第五,积极暗示,时刻告诫自己,“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做得更好”,“失败并不可怕”。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促进实际的行动能力。
3.3 磨练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为了达到目标而使个体调动其全部能力的心理力量。意志对于个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会有人类的成就与辉煌。科学的成就离不开意志,同样,取得学业的成功也离不开意志。意志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是否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并长期坚持学习。知识的获取是学习的开始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意志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有些难以获得的信息,必须具有坚定的的意志,才能获得。如果意志薄弱则可能失去获取知识的机会。
意志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提高自制力。一个高自制力的人,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即使面对艰苦的学习,也能约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不为外物所动。因此,青少年学生应当有意识地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其次,磨练坚持性。比如,每天跑步、读英语或读报等。活动的难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天天坚持进行此项活动。再次,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我们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达到提升意志品质的目标。以学英语为例,如果我们只是把学英语局限在读教科书中,很快地我们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果我们把学英语与看电影、交朋友结合在一起,学英语就不是那么难了,看英文电影时学习,和外国友人交流也是学习,把学习方式多样化及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意志力。
3.4 培养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者能正确地对待事物,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自我和他人能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并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个体学习和生活,有利于提升个体知识获取能力。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积极的自我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以及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因此,在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
(1)树立良好的自我概念。一个自我概念清晰的人对自己的了解更准确、客观,而自我概念模糊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感到困惑和无助。因此,我们要树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为自己的树立前进的目标,避免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2)科学评价自我与他人。只有客观的评价自我和他人,我们才不会好高骛远或退缩不前。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所评价,也要看到其他的同学的长处与弱势,这有利于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不足。
(3)保持积极心态。我们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事物,积极地看待生活,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这有利于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4)开阔视野、提高创造力。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只是拘泥于书本,应把视野放宽,从多角度、多层次来看待事物和现象。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知识和思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挖掘我们的创造力。
4 结 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青少年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其自身发展的水平。为此,我们应不遗余力地,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视角来探索和发现青少年获取知识的规律,并把提高知识获取能力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通过发挥心理因素的作用来提升青少年知识获取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
[2]游麟麟.显性与隐性:获取知识的纬度及其实现途径[J].学术交流,2005,(7):189-192.
[3]张瑛,武忠.隐性知识获取的最佳来源研究[J].情报杂志,2007,(11):78-79.
[4]韦于莉.知识获取研究[J].情报杂志,2004,(4):41-43.
[5]李金华,孙东川.复杂网络上的知识传播模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99-102.
[6]李浩,赵雪梅.谈心理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3-84.
[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8]赵章留.浅谈意志与学习的关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66-67.
[9]陈友良.当代中国青年心理素质概论[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0.
[10]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