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科研成果公开保存的意愿研究

2009-10-13王香莲

现代情报 2009年7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高校教师

王香莲

〔摘 要〕利用OQSS在线调查软件调查了台州学院教师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的态度。从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科研量、专业等角度分析了他们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的态度差异,阐述了教师支持与不支持公开保存的原因。最后,从激励政策、操作性、资源数量与质量等四方面提出有效的数据库建设思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公开保存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7-0033-03

Study on the Recognition of Preserving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cly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aizhou University TeachersWang Xianglian

(Library,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attitud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aizhou university towards preserving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cly using OQSS online investigating software.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ir education background,job title,length of working time,scientific research quantity and majors,etc.,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s preserv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cly,dug into the reasons,and put forward four effective suggestions such as policy,operatability,resource quantity and quality for the database construc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scientific research;preserve in public

1 调查背景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是开放获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由机构提供一个平台,由机构成员自己将个人或机构的研究成果提交到机构知识库中,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使用,并进行长期保存。近几年来,有关机构知识库的研究与建设可谓如火如荼,据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ROAR,http:∥roar.eprints.org/index.php)注册的全球机构知识库就达1 239个(截至2009-01-05),其中中国注册了11个。然而考察其所收藏内容,可以发现不同国家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同,从只有几十条记录到数千、数万记录不等。另据美国IR调查报告(Censu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MIRACLE Project Research Findings,2007)显示已经实施的机构知识库中,仅19.4%超过5 000条记录,40%以上不到500条记录,机构知识库中的文献数量增长已经趋平。理论上机构知识库是由其成员自己提交研究成果,成员对科研成果的保存意愿和保存的积极性是决定其机构知识库数据量的关键性因素。本文正是一份基于《关于台州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保存意愿的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网络形式开展,用一款功能强大的在线问卷调查调研软件——OQSS来设计问卷,调查对象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台州学院教师为样本,内容主要涉及高校教师的一些相关信息及他们的科研信息和他们对科研成果的保存意愿等,设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逻辑判别、问答题等。问卷以电子邮件等途径告知调查表的入口地址,教师通过网络答题。

3 问卷分析

3.1 问卷基本情况

本校教师调查从2008年10月18日开始,11月18日结束,历时1个月,共回收的有效问卷378份,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都比较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问题的回答,能基本反映调查问题的实质。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以讲师为主,申请过1~2个课题的占多数,申请的课题主要是校内课题,平均占46.36%,科研成果以论文和科研报告为主,有85.24%的人希望有一个平台来保存相关的科研成果,61.89%的教师表示愿意公开保存自己的科研成果。下面以OQSS系统自带的分析、统计功能来对各类样本做具体分析。

3.2 样本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教师中工作5年以内的占34.83%,5~10年的占20.79%,10~20年的占24.72%,20年以上占19.66%。本科学历占35.96%,硕士研究生52.25%,博士研究生占11.24%。职称主要以讲师为主,占46.07%,副教授占24.72%,教授占7.87%,所调查的对象基本涵盖了不同年龄层、不同学历,职称分布较为合理,保证了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3.3 不同学历教师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所持的态度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学历教师和硕士学历教师积极支持保存电子文档的比率为54.69%和58.24%,不支持的分别为9.37%和12.88%,而博士学历的教师对保存电子文档的态度只占了20%,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0%,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需要保密,并且期刊网上都有相关的资料有关。

3.4 不同职称教师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所持的态度差异在本次调查中讲师职称对于保存电子文档的支持率最低,仅为48.75%,主要与他们的科研资料来源渠道有关,他们正处于科研的黄金期,对于科研和教学都具有一定基础,已能很好地运用网络,他们认为很多专业的期刊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都可以获得已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没有必要再花人力、物力来重复建设。另外职称的教师可能由于某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如助教(约占58.33%)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科研与教学经历(经验),需要有更多的参考、借鉴;教授(约占57.43%)可能会由于年龄原因,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还没那么得心应手,也希望有一个现成的数据库来集中存放与管理。

3.5 不同科研量教师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的态度差异本次问卷中针对教师申请过的课题数,设置了6个选项,分别为0个、1个、2个、3个、4个和更多,综合分析不同课题量教师的态度显示:除了申请过2个课题的以外,另外的几个参数项里支持率都在50%以上,其中申请过4个的支持率达到61.5%,说明资源对于科研的重要性,实现科研成果公开是大部分教师的意愿,更有利于资源共享,达到借鉴与参考的价值,更有利于对课题做进一步的完善研究。

3.6 不同专业教师对公开保存科研成果的态度差异

总体而言,理工科专业的教师相对更支持保存电子文档,这可能与他们的专业有一定的关系,这些专业对于知识的时效性、实际应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更强一些,如果统一保存电子文档,更有利于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从而创造更好的价值。

调查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于保存与否持无所谓态度,说明还有很多教师对于科研成果开放保存及其意义还不是很明确,还没有太多的意见,如果科研部门要求上交,则也不反对。

3.7 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高校教师对于公开保存科研成果态度的原因,积极支持公开保存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3.7.1 有利于长期收集和保存高校的学术成果,展示高校的学术实力

高校的科研成果如果分散保存于个人、院系所(室)或科研管理部门,不利于系统保存与收藏本校的学术成果,并可能会因为文档格式老化、存储介质淘汰或数字文档失效等而造成信息丢失。另外,高校成员发表的学术成果分散在众多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和网站中,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学术水平的彰显力,影响着学术同行对大学的研究成果的获取和利用。而实现科研成果公开保存更能反映高校的科学研究发展历程,为高校综合实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3.7.2 有利于高校学术成果网络共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对本校的教学科研成果的收集与共享,从一个学校整体的角度反映学校的智力资源,通过收集、展现学校的教学、科研各方面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学术形象和学术地位。将本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不断向外界展示和推广,扩大高校科研成果的传播范围,更能加大学术成果被利用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能。

3.7.3 有利于活跃高校的科研氛围,促进提高

统一保存科研成果有助于同行及时了解本学科、本专业最新的科研动态、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形成一个交流的平台,给同行更多的参考和切入点,使科研工作更深入、更细致,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科研团队,进而提高高校科学研究的效益,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加高校的知名度和声誉。

不支持科研成果公开或认为意义(价值)不大的原因主要有:

(1)教师个人成果有义务自己保管。

(2)只要是出版或者发表的文章、著作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查找到,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络数据库非常丰富且功能强大,使用也很便利,通用性很强,更便于学术交流与保存。不需要浪费人、财、物力来重复建设,不如将精力转移到引进国内外最经典的和最新研究成果上,使各位老师能够接触到前沿信息更能提升科研能力。

(3)知识产权问题,主要考虑可能被抄袭、泄密等。

4 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有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大部分教师希望有一个平台来长期保存科研成果,并愿意公开保存自己的科研成果。但是建设这样一个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调动教师的提交积极性。

4.1 激励机制

开发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要扩大宣传和推广,要争取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的同时,要制定出好的激励政策,劝导教师主动将有学术价值的作品、原始数据等提交到系统中。如比利时采取的一项激励措施是为作者提供建立和维护个人出版物目录的服务;而在荷兰,则为所存入成果的作者提供一个到皇家图书馆E-Depot的链接。在国内,也应把如何激励作者自愿提交他们的作品作为一个战略目标。

4.2 易操作性

系统的提交、利用要具有易操作性,要消除作者在技术操作上的困难或提交过程中难以忍受的等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方面的支持,尽力减少科研人员和教师在提交资料时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技术和心理方面消除他们的障碍,使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提供的各项服务,如引用分析、阅读情况、个人发表记录等,以实现更好的传播和利用作品。

4.3 增加数据量

丰富的资源量是平台成功的根本,也是吸引作者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为达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减少重复建设,花不必要的冤枉钱,可以考虑共同开发使用一个系统,如台湾的IR30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截至2008年7月14日,已有30家学校采用台大研发的系统建立本校的机构典藏,除各校自已的系统外,以台湾机构典藏(TAIR,http:∥tair.lib.ntu.edu.tw)入口网站作为整体学术研究成果的累积、展示与利用窗口。截至2009年1月5日,台湾大学机构典藏显示总记录数为64 256条,其中全文31 047条。

4.4 保证数据质量

高质量的资源是系统的灵魂,必须严把质量关,保证每一篇论文的质量,只有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和优势,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如在荷兰的“科学奶酪”项目中建立的国家级的机构知识库,就尽可能多的收录了数百位国家学术带头人公开发表的成果,为机构知识库带来了声望和地位。

参考文献

[1]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EB].http:∥roar.eprints.org/index.php,2009-01-05.

[2]OQSS[EB].http:∥www.oqss.com,2008-10-03.

[3]Censu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MIRACLE Project Research Findings[EB/OL].http:∥www.clir.org/pubs/abstract/pub140abst.html,2008-12-10.

[4]杨兰,刘毅,王叙红.高校教师科研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1):61-62.

[5]洪梅,马建霞.机构知识库建设机制初探[J].情报杂志,2007,(8):37-39.

[6]唐开,王立东.高校学术档案管理系统——机构典藏库建设探讨[J].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8):37-38.

[7]台湾机构典藏[EB].http:∥tair.lib.ntu.edu.tw,2009-01-05.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高校教师
我校重大科研成果在《Nature》发表:“从鱼到人”探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成果推介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