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文本是现代文阅读训练的关键
2009-10-13陈军
陈 军
摘要:中、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师生要攻破的重点,但往往又觉得无法可循。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总结了一些做阅读训练的方法,并指出要想做好现代文阅读训练,研读文本才是关键。
关键词:现代文 阅读 研读 文本
现代文阅读是中、高考语文不可或缺的“重头戏”,然而,它又一直是诸多考点中得分最低的“老大难”。许多师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可惜收效却不大。
一提到如何提高阅读水平,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读也要讲求质量。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所需信息,理解文章内容,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水平。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所谓技巧,可阅读水平老提不高。
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即分析综合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所以学生要有文本意识,要能钻进文本,静心研读文本,带着问题阅读,不能操之过急,要养成认真阅读、勤于表达的习惯。平时做阅读表达训练题,可按照下列指导的方法去做,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
一、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如果是小说,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理清脉络,划分层次。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可是有些考生不在这方面下工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是欲速不达。
三、检索范围,准确摘取。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即寻找阅读小区),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
四、综合分析,全面考察。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一类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五、关注分值,满足要点。解答主观性阅读题,首先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般说来,超过2分值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词组,或句子。中考阅卷评分都是按概括的要点来评分的,要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
六、紧扣题干,条分缕析。题目问什么,要答什么,注意分点分项进行解答;如果把两个或几个问题糅合在一起解答,除非没有错误信息,否则很难得到满分值。
总之,初三同学要有“钻进文本,输出笔端”的意识,养成认真阅读、勤于表达的习惯;多做阅读表达训练题,静心研读文本,精心书写答案,总结解题方法。而初一、二年的同学也要有文本意识,不要只求课堂的好玩、趣味,研读文本才是提高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