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2009-10-13刘静宇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朗读桥梁语文

刘静宇

摘要:先进的时代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个先进的时代里,语文教师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要在朗读课文时、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关键词:语文 桥梁 朗读 质疑解惑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旧语文教学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现代的社会,先进的时代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拥有一片畅想的天空,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教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教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我们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三、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可是传统语文教学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某地教师在上课时画了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的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闭嘴了,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创新精神占据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教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愿所有的语文教师,放开你们的手,让学生自己走,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让他们在天空中纵情遨游,展翅高飞!

猜你喜欢

朗读桥梁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用爱心架起希望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