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10-13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教师

潘 静

摘要: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在各课教学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地理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理 创新能力 培养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不得不深思,教育应该为新世纪培养怎样的人材呢?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的许多教学思想,教学观念都在不断变化。过去是由教师教为主导,现在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过去重在知识内容的传授,而现在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今天我主要谈谈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古人云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教育中,将其提高为“传道,授业,启惑”,这“启惑”便是要求在教学中,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不仅要认识所生活的环境,还必须有所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中学地理内容广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一、改变陈旧的课程理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大多是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重课文理解、逻辑推理,轻质疑求新、发散求异;重概念内涵,轻形象直观。这样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因此改革陈旧的课堂理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势在必行,而且基础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关键在于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创新潜能,关键是教师如何有效地将这种潜能挖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本人应非常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能够随机应变地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二、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的学生并非是能蜚声中外的天才,也未必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成就,但作为教师,理应善待每位学生,重视发自学生身上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思想火花。须知,学生未来的点滴成就恰恰基于儿时不断闪烁的思维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俗话说: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首先,教师要能熟练掌握提问技巧,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调动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讲到地球六大板块时,内容较为枯燥,我就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课程。我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没有企鹅呢?”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被激发了起来了,本来略显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所知发挥想象,寻找答案。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未知事物和现象的新奇感,也让他们主动地接受了知识。

三、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时,教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将课文知识按部就班地向学生提问,然后又将自己认为是真理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若有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意见,就认为那个学生在故意捣乱,加之批评与惩罚,而认为那些不与教师争论,唯师是从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能把教师所教所说的倒背如流的学生才是优秀生。孰不知教师眼中的这些好学生是教师的“复制品”,他们的知识及思维都是教师复制出来的,完全没有了学生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改变那些教师提问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向教师提问,师生共同寻求答案。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托兰斯认为:“创新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爱默比尔又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所以,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教学情感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和学生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彼此以友相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点,教师心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认真思考,努力解决问题的“多言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法,进行导入情景,激发话题,引导提问,归纳总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这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并且积极的发言。在此情景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释放个性思维,寻找创新的火花,进一步拓展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创设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应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插上翅膀。

“投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或是一个肯定的目光,好比是这一“石头”,能给学生一种强悍的动力,激发起积极性。教学实践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思考探索,从而得到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在教学中培养他们创新思维,教师不能用参考书上的现成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个知识问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要求他们不要人云亦云,不惟书本,不惟教师,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课本。试想,没有怀疑,哥白尼就不会创立日心说;没有怀疑,爱因斯坦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常表现在敢于突破前人的规范,善于重新审视事物和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创新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2、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肯定学生的“异想天开”。

如果不是莱特兄弟做了一个飞翔的梦,也许我们今天仍然只能仰望天空中自由翱翔翻飞的鸟儿;如果不是爱迪生幻想把电变成光,或许我们还生活在黑暗和蒙昧中——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诞生于敢于突破传统与异想天开的意念之中。我们也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只有让学生插上这有力的翅膀,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有扎实的基础。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只要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终究会点燃起创新思维的火花。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前提下,好像学生生来就是来接受那个唯一正确答案似的,然而生活却不是这样的,社会上一切重大的突破都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接受现状。

古人云:“学贵有疑”。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勇于提出疑问,一开始,学生的问题可能很浅显,甚至可笑,但教师不能就此责备或讽刺,而要鼓励和引导,初步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然后再慢慢地教会他们如何提问:有的在题目上设疑,有的在关键处求疑,有的在难点处求疑,有的在重点出设疑等。只要学生围绕教学的知识拓展范围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教师可以大力的表扬和赞赏,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

创新思维不是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产生的,而是在宽容和令人愉悦的环境中迸发的。只有在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敢向教师提问,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向教师辩驳,而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往往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的动力,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师道观念,放下师道独尊的架子,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作他们的朋友。有时有的教师认为严肃可以威慑住学生,这样才会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与较高的教学质量,其实正好相反,一脸的严肃只会拉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个安静的课堂也并不代表着学生就已经掌握了教师传授的知识。带着微笑进入课堂,给学生适当的自由发挥、提问质疑的空间,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走得更近,学生学得更主动。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做个教育实践的有心人,在这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中,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向所有的同行学习,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让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体验,到达教学相长,才能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美教师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