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和情感培养的探索

2009-10-13李丽荣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感能力

李丽荣

摘要:在教学中,不能一味注重学生的成绩和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在生物课中可以通过利用网上资源、到课堂外去参与社会调查、到实验室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通过事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告诉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想象、假设;还可以通过事实录像培养学生“孝”的情感。

关键词:生物教学 能力 情感 学生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让笔者对常规教学感到疑惑:北大高材生上街卖肉;北京政法大学学生杀死自己的教授;高中生杀死自己的老师等等。

出现这些现象,家庭和学校就没有责任吗?

一、现在学生大部分时间拘泥于教室,教师通过上课来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考试能力,学生走向社会能适应

吗?这真能满足于社会的需要吗?

二、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家长一天到晚唠叨分数,老师眼中分数高、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分数就是学生的一切吗?学生的情感培养就是若有若无的吗?

笔者认为现在的教学应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改进:

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核心来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资料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生物科学是当代自然科学的前沿,生物科学发展迅猛,现行的教材内容不可能完全跟得上生物科技发展的步伐,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收集生物信息资料,引导并鼓励学生正确利用网上的资源,主动获取知识。

2、到课堂外去参与社会调查。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设计课题,如调查“人类的遗传病”让学生自己动手到社区去进行“调查——访问——讨论——写调查报告”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了中学生生活阅历浅,接触社会机会少的难题,为其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到实验室去亲手操作实验,这可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做,乐于自己动手做,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在课堂上不会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1、通过事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轻言放弃。

法裔美国医学家、内分泌学家R.C.L吉尔曼和波兰裔美国生物学家、内分泌学家AV沙里用了20年时间先后采用500多万个重达几十吨的羊下丘脑和猪下丘脑来分离、鉴定与合成“下丘脑激素”。他们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依靠顽强不屈的奋斗,最终获得成功。因此反复实践、不轻易放弃才是征服失败、攻克难关、走向成功的根本出口。

2、通过事实告诉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想象、假设。

21世纪需要的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机器”需要的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而探索精神的获得首先要求学生敢于问“为什么”,敢于问“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才能催生他们对新的思想、新问题的探索。

达尔文因质疑当时权倾一时的“上帝创造万物”而写成了《物种起源》这一不朽著作。

在生物微观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孟德尔敢于想象,敢于推测性状是由生物体内部看不见的基因成对决定的,在进行有性生殖时成对基因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而使生物微观技术提前了一百多年。

3、通过事实录像培养学生“孝”的情感。

让学生观看分娩录像,看到母亲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生下孩子,使他们内心深处产生震撼。观看动物中羊的跪乳之恩,乌鸦的反哺之报,知道动物尚且如此,自己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亲和长辈。

以上是笔者对社会上出现的某些现象而对教学的一点反思。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情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