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009-10-13吴从朴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求知欲科学态度课外活动

吴从朴

摘要:初中物理课外活动不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而且在很多方面还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在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究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科学态度,合作与交流的精神,STS观念的渗透,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物理 课外活动 求知欲 科学态度

课外活动也称第二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特别是以科学技术意识的培养为中心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活动。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由于其自身具有“活”、“全”、“新”的特点,既服从于教育目标,又不受课程标准限制,不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而且在很多方面还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有其独到的优势和作用,这一点本人在近几年的课外活动实践中有很深的体会和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在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主要有七个方面任务,可以概括为:学习兴趣的培养,对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科学态度,合作与交流的精神,STS观念的渗透,责任感与使命感。科学合理的物理课外活动,能使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和提高,现分述如下:

一、学习兴趣、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不受教材的限制,时间机动灵活,空间宽泛广阔,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教师设计活动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灵活运用自然、社会中的各种资源来达成活动的目的。在调查、观察等类活动中,学生能亲身贴近大自然,由于初中学生知识基础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发展和提高,他们更有能力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更能促使其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和体验,而这种情感和体验是最容易转化成兴趣的。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综合各部分知识和技能。为此,教师经常设计一些综合性课外实验活动,如自行车的实验、电冰箱的实验等,此类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涉及的知识面广,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如果问题设置科学,活动组织周密,情景创设合理,学生很容易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愿望,并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的培养与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心理体验

学生要深刻理解书本中的规律和原理,只靠做题是不行的,若在课外活动中安排一些小制作(如安装简单照明电路、自制潜望镜、自制望远镜等)和小发明,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能解决实际问题,不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产生满足感和新的求知欲望。虽然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需要理论作基础,但它更是一种需要长时间直接经验的积累,这种经验积累过程有时是非常枯燥的,甚至会经历失败的痛苦,这种痛苦在学生进行上述活动中经常出现,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活动才能进一步进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经历成功的喜悦,也必然要品尝失败的痛苦,在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中,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自然而然形成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进而形成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三、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无论是探索物理规律还是应用物理知识,都离不开实验的设计与模型、仪器的制作。为获取研究问题所需的信息或素材,学生必须通过观察、调查、考察、设计等工作方案,进行有关信息或素材的收集,然后选择实验方法和实施方案,最后运用分析、推理、归纳、制作、总结,对所获取的信息或素材进行加工,得到研究结论,并最后整理成文或制成模型,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设计与制作活动。学生在进行设计与制作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要由自己或同组同学完成,很少有现成的数据,只有实事求是按规则进行,否则只有失败。这和课堂教学中现成的定理公式有本质的区别,这些都必然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与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课外活动中,绝大部分活动都不宜或不能以个人为单位进行,需要学生分组进行。有的活动中,组内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丙负责观察,最后共同分析总结;或不同学生负责在不同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丙观察,第二次乙操作丙记录甲观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只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作用,互相配合和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活动。有的活动中,因为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缺乏经验,个体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必须安排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而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加强了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与别人讨论、合作、交流、争论,使学生之间发生认知上的接触和碰撞,这样做,不仅能够超越一个学生自我的认识,而且使个体的认识更为准确、更加全面,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能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同时也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五、联系社会、联系生活,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

“在自然存在的现象和人造的东西中,哪里可以没有物理?天文、地理、历史、美术、音乐、体育、魔术……,结论:物理侵略到哪里,哪里就有科技。”在学生课外接触的大量社会生活实际中,大多是课内所没有涉及的,这些鲜活的事例,都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思想中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基本观点。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章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写成小论文,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如学习“声现象”和“热机”后,组织学生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这些活动不但能让学生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形成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综上所述,物理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外活动的作用将更加突出,这既符合未来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并从中获得知识,获得乐趣,获得信心,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求知欲科学态度课外活动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课外活动类作文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冷与热、科学态度与献身精神的结合
学习恩格斯研究军事历史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