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2009-10-13徐颖付淑玲
徐 颖 付淑玲
我校是一所在城里集中办学的寄宿制小学,生源大部分来自幸福乡各村屯农家子弟及外地务工子女,全校近800名学生,90%的学生住校。由于我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导致我校的家庭教育几近空白,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推进与发展,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能动性,我校于2006年申请立项了市级科研课题《家长家校指导农村小学家庭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开始科学、系统地研究、探索家校合作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首先对全校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成员文化素质状况、对孩子教育的方法、态度以及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意见及建议,根据所了解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方案。其次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推动科研课题实验的落实与开展,寻找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
具体的做法如下:
1.用家访搭建家校沟通合作的桥梁。我校坐落在黑河市内,但学生家庭分布在幸福乡各村屯,大多数离校有十几里远,最远的离校二十多里,还有几十名学生家住在几百里外的山区。平时学生在学校住宿,周一早晨乘送子车到校,周五中午离校,很多家长因路途远和农活忙很少到校。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同时使教师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我校把家访工作摆上了学校工作日程。
因为我校教师家都住在市里,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家访有一定难度,所以在与家长沟通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分别采用了登门家访、电话沟通及约请家长到校等沟通方式。对幸福乡范围内的学生,学校每学期安排任课教师利用周五下午分组乘车深入各村屯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家访,家访覆盖面达到80%以上。对于家在山区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他们家长的沟通是随时随地的,要做到100%电话访问,既要了解、汇报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调节。对一些问题学生,除了经常家访外,还请家长到校面谈,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以使教师能切身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波动的原因,并能与家长交流探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增强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2.创办家长学校,提升家长教育素质。①成立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学校领导小组,组建一支有力的教师队伍,由学校领导、科研小组成员、各班主任(实验教师)组成。根据农村家庭状况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利用农闲季节,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知识的培训。
②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型的家庭教育讲座。由校长向家长们介绍我校的概况,重点讲述当前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确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及责任,打消家长们认识上的误区,提高家长与教师、学校合作的意识。同时邀请专家讲座,由班主任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与家长共同交流教育孩子的良好方法。
③依托村委会进行家庭教育辅导。由于我校学生家庭住址分散,近30%的家长不能到校参加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这些大型活动,达不到普及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我校依托村委会等社会力量,委托村委会定期举办小型家长学习班,教师到各村屯进行讲座,使那些不便到校的家长也有机会学习到教育理论。
3.设立家长开放日。请家长走进学校,通过参观学校、走进课堂听课,使家长全面、正确地了解学校,领会学校的教育理念、特色、侧重点,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后勤管理、学生的食宿情况、学习情况、活动情况、教师素质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并对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思想动向有清楚的认识。
4.成立家长委员会。从家长中选派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协调家长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协调学校做好家长工作,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智慧和才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我们坚信:只有重视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才能实现家校功能互补,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和谐、优质、高效的教育。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