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的“西餐”
2009-10-13龚玉和
龚玉和
我的母亲是上海人,后来嫁给了父亲,也就跟着到了杭州。
尽管母亲已经谢世多年,但做的几样“海派小菜”总让人念念不忘:上海果真是个大地方,上海出来的人,哪怕是一块豆腐、几根菠菜,只要经妈妈的手一调理,就做得精致幽雅,味道非常。
令人印象至深的,莫过于我大学毕业那年。考试后不久,同学们就要各奔前程了。我们那一班同学与现在的学生不同,多数是上山下乡插队回城的知青。在别人眼里,俨然是个大学生了,其实,大多是些“土包子”,虽经过风暴,却没见过世面。现在要卷铺盖走人了,我便向妈妈提议,能不能请同学们到家里来吃餐便饭? 因为不少同学是从边远地区或小镇来到城市读书的,虽说在大学呆了几年,但是一直关在校园“闭门造车”。不少同学多次提议到我家来玩,因为我家刚好在西湖旁边。
妈妈听了连声说好,令人留恋的大学生活行将结束,就要各奔东西,怎么请才能既体面又费资不多,还能令人回味呢?
妈妈说:“ 我做顿色拉请他们吃吧,这种洋玩艺儿,你的那些同学一定没有吃过!”
我听了,不由拍手叫好。上世纪80年代初,就是城里人也没多少人吃过什么色拉、罗宋汤之类的洋餐,而且又花不了几个钱。于是乎,前一天我就开始忙碌了,从菜场里采购好卷心菜、土豆、西红柿、四季豆、鸡蛋、肉等等。
那时市场上没有色拉酱,但是妈妈有办法,她可以自制色拉酱。其实方法也简单,先把鸡蛋打碎,将蛋白与蛋黄分开;然后,用花生油拌进鸡蛋黄里,徐徐搅动,最后放入味精、盐,用这种土法制作的色拉酱味道果然不错。当时因为人太多,我们拿不出那么多花生油制作色拉酱。但是妈妈也有办法,她说花生油不够没关系,可以用熬熟的菜油取代。我细细地品味了一下,确实与花生油做的色拉酱没多少差别。大家在妈妈的指挥下,七手八脚地将土豆、四季豆、鸡蛋等煮熟,捞出;然后,与西红柿等蔬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大碗里备用。最后,倒入色拉酱进行搅拌。
当色拉端上桌面时,碗里五颜六色,看起来煞是诱人。我的那些同学几乎全都没有吃过真正的西餐,有的人只在书本上读到过什么罗宋汤、色拉、炸猪排之类的洋名词。那天亲眼看到制作的全过程,不由大开眼界!
一品味,果然味道极不寻常。妈妈是外语教师,还给同学们讲了洋人是怎样过圣诞节,怎样吃洋餐,令同学们不仅吃得开心,玩得也很开心。
事隔多年之后,有时我碰到老同学,他们还常提及妈妈那次请吃西餐的事。有个同学告诉我,他现在经常出国,每次进餐馆,就会想到第一次吃“西餐”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