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

2009-10-12张依芸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时代广场课外阅读读书

张依芸

重视儿童阅读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犹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英国从2003年开始推行“儿童阅读计划”,我国台湾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很多老师也意识到阅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光靠教材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延伸课外,延伸生活,营造开放性的阅读氛围,大力提倡并实施课外阅读。但如今,纵观小学生当前的阅读情况,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他们阅读的量少,阅读面窄,主要以卡通漫画、作文书为主,阅读带有功利性,缺乏主动性。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来守望学生的精神家园。为此,在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作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阅读心理的有效引导

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达到理想境界,教师必须有效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因为良好的阅读心理可以提高读书效率,保证读书效果。

1.宁静致远。读书以明智,宁静以致远。宋代学者朱熹曾经提出,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他认为读书要“钻进书本”,才能寻得透彻道理。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到书本中,动脑、动手、动笔,在书上圈圈点点,边读边做批注。读完后做做读书笔记,让读书行为获得最大的收益。

2.抛开功利。由于习作在试卷中的比分越来越多,学生把提高写作水平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看书上。有些学生急功近利,大量阅读各种各样的作文书,写作追求模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数是套作,没有孩子自己清新的语言。这样功利性的阅读对学生没有多大的益处。老师应让学生明白读书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扩大见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生才会去更好地记忆和思考,才能获得真知。

二、阅读内容的有效推荐

有人说:给孩子一本好书,就是给孩子打开了一扇生命之窗,孩子可以看到更多、更远、更广的世界。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说话。为此,阅读内容的有效推荐成了老师的首要任务。

1.尊重学生兴趣。学生的快乐阅读,应该以学生为本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然而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那么,在书目的选择上,老师应在尊重孩子意愿和生命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能发展孩子心灵和人格、唤醒内心深处思想和情感、值得反复品味和咀嚼的书。由于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给孩子推荐的书也要有所区别,比如对于那些喜欢看书的孩子来说,基于他们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给他们推荐理解起来相对难一点的书,要求也会高一点,让他们读读高士其写的科普童话、朱自清的散文、刘绍棠的乡土小说等等;对于原先不怎么喜欢读书的孩子,就先向他们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儿童文学,比如杨红樱小说系列、郑渊洁童话系列等,培养他们看书的兴趣。有时,教师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读书的感受,学生受老师的影响,择书的标准渐渐向教师靠拢,让学生读的书有一定的品位。

2.鼓励阶梯阅读。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不同时期,儿童有不同的心理需要。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也是具有一个阶段性的。只有分阶段的有目的的阅读,儿童才可能快乐阅读。考虑到一至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遵循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要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可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分层推荐。第一层次为1~2年级的学生,推荐以简单的童话小故事和漫画为主,如《伊索寓言》、《小猪唏哩呼噜》、《舒克贝塔历险记》等。第二层次为3~4年级,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推荐的图书可以是《高士其科普童话》、《爱的教育》、《老人与海》等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第三层次为5~6年级,以儿童文学、历史故事和科普书籍等为主,如《昆虫记》、《哈佛家训》、《鲁滨逊漂流记》等,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知识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

三、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就好像是得到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有效指导是开展读书活动的关键之所在。

1.读书时间要挤。由于社会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在课余时间,许多家长给孩子布置了许多家庭作业,报了许多学习补习班,学生的许多时间被课业负担占领。所以,应要求学生每天要挤出一小时的时间阅读。也许它不是整块的时间,但是可以积少成多。饭前一刻钟,睡前一刻钟,中午到校后的几分钟,都可以利用起来看书。如果每天早上能早起晨读,那更好。

2.读书程序要全。指导孩子读书时,要让孩子掌握读书的一般程序。拿到一本书,首先要读封面,注意书的作者和内容提要,并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下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序的书还要读读序。这些往往能为学生阅读提供帮助,使其正确把握书的价值取向。然后,逐页阅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每次教到一些名家名篇,总会让学生去关注作品的作者和时代背景,比如学《老师领进门》和《少年闰土》时,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刘绍棠和鲁迅的资料以及当时的背景,还可以关注一下这些作者的其他作品,还要关注节选故事的后续发展,让学生去读读《故乡》,说说鲁迅和闰土第二次见面时的情景,同时深入地思考一下先前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长大后为什么会成为了木纳、拘谨的人。

3.读书习惯要好。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行为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而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说,“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享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

读书的好习惯,是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对于高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读书习惯应该不再是爱惜书本的培养,而是让学生掌握读书的要领:读书时边读边思考,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坚持做读书笔记或读书卡。设计一些阅读题让学生做是不错的方法。比如读《时代广场的蟋蟀》,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读了《时代广场的蟋蟀》,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摘抄几段描写演奏音乐的句段,读了后你有什么感受?柴斯特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却选择了离开时代广场,你觉得他为什么选择离开?如果你是柴斯特,你是选择留下还是回家?为什么?离开时代广场的柴斯特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请你续写:“一年后……”读后,召开了读《时代广场的蟋蟀》交流会,学生们踊跃交流,场面热烈,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4.读书方法要活。在小学中年级,老师已经教给了孩子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比如精读法、略读法、选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到了高年级,就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方法也有不同。对于那些经典美文和科普知识,比如《朱自请散文选》,语言清新,自然流畅,富有诗意,值得精读,并能运用摘录批注法。而那些篇幅较长、故事性强的读本可以采用略读法或选读法,如《哈利·波特》。正确运用各种方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读书的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四、阅读成果的有效展示

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舞台的搭建必须以组织多种活动为手段,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阅读积累,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感受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每周要有好书推荐和读书心得交流的时间,班级定期开展以读书活动为主题的演讲竞赛、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等。还可以开展古诗词考级和美文考级的活动。

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后,就能感到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就会越读越觉得有劲,越读越愿意读。

参考文献:

[1]王一军.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云生.滋育心根[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6,(3).

[3]朱永新.让阅读成为中国人的日常习惯[Z].全国政协十届五次大会发言,2007-3-14.

猜你喜欢

时代广场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练起来
美国 时代广场 特殊时期logo也要特殊对待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