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堂,“三思”而行
2009-10-12孟虹
孟 虹
教师重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要充分地备好课,从课堂“导入”的设计开始,使“导入”确实能够引导教学,成为“必须”的过程。而达到这样的“导入”效果,与教学资源恰到好处的运用不无关系。对政治教学“导入”中的教学资源的利用,我颇有感触和想法。
一思:“导入”中运用课堂教学资源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笔者在教授《经济常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节时,曾采用“问题导入”法:请同学讲讲“我们家中有哪些收入。”这时,一个学生慢悠悠地举手,然后说:“赌博收入。”顿时,全体学生哄堂大笑。当时,我一脸严肃地站在原位,一声不吭。学生一看大事不妙,马上收住笑容,似乎在等待我对这个同学进行严厉批评。等他们停顿下来,我马上面带笑容地大声说:“某某同学,你回答得真精彩。对,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就是要知道目前我们家庭中除了父母的工资以外,还有什么收入。更要明白,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放入自己口袋的。”
接下来,这节课奇特地安静,尤其是发言的那位同学一脸沉思。在讲到“合法与非法收入”这一内容时,我通过讲“赌博收入”专门介绍了一国两制下澳门博彩业的历史渊源,明确了社会主义大陆赌博业的非法性。这节课的“导入”对同学们理解、掌握本课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都起到了重要的穿针引线作用。
二思:“导入”中运用课堂教学资源能激发情感共鸣
在教学《政治常识》第八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框节时,根据教学目标的了解“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党的领导地位经历了长期的斗争考验”的要求,我采用的课堂“导入”是:“给对联‘毛泽东使中国人站起来;邓小平使中国人富起来写一横批。”一个平时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同学,几乎是脱口而出:“共产党万岁!”
笔者当即就借这个同学的横批,以下面的导入语进入授课:“我们的同学为什么要高呼共产党万岁呢?因为对联里写的毛泽东、邓小平都是我们党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历尽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共产党万岁是我们的心声,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节课授课的标题)。”应该说课堂“导入”的情感真切,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热情,使课堂一开始就形成了有利的教学氛围,对这位不善言语的学生的鼓励作用更是不在言中,即本节课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学目标在导入中就有了强烈的感情铺垫。
三思:“导入”中运用课堂教学资源能体现以理服人功能
笔者也体验过尴尬的课堂“导入”。比如:《政治常识》第四课第一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的“导入”,笔者采用的是“谈谈我国的政党制度的民主性”。当时,笔者通过录像资料放映“民主党作为参政党,通过各种形式参政、议政”的镜头,表现我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性。这时,一个学生当即发言:“参政不如直接像西方一样竞争竞选,那不是更民主吗?”
我当时一楞。为了阐明道理,以理服人,我只好用较长时间穿插讲述了下学期《政治常识》第八课的教学内容——我国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而那节课的课堂教学任务自然未能完成,整课内容的教学也被打乱,显得牵强、冗长。课后,笔者反思认为,我国的政党制度体现的民主性作为本课的导入不合适,它更适合作为教学后期有了一定情景、理论铺垫后的实例,当我们的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特色”时,才可能更易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性。在以后的教学“导入”中,我就针对同学的兴趣,“投其所好”,展示历次美国总统竞选中两党竞争的‘民主性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体会资本主义虚伪的民主本质,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可见,备课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求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必须的,“导入”更应当如此。它一定要根据学情,无论采用什么教学资源——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学校内部的还是外部的;课堂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已经被利用的还是潜在的,都要适时、适地、适材、适学,即所谓恰到好处,以使堂课的“导入”效果必要、合适、经典、精彩。
(作者单位:上海市复旦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