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开发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探讨
2009-10-10王雷
王 雷
摘 要:通过对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定位、排水供热系统、守法及机构人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需从创建生态工业园、优化功能分区、强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清洁生产、落实奖励扶持政策等几方面加以完善,促进其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关键词:产业布局;清洁生产;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8-0071-02
1引言
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建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循环经济的试验区。结合目前开发区现状及笔者多年从事环保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观点建议,权作抛砖引玉,以促进开发区的经济与环保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2 目前状况
2.1总体布局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开发区大多是边规划边建设,没有很好遵循生产与生活完全隔离的原则,如化工厂靠近居民区,发生化工气体泄露将危及居民安全。热电厂位置距安置居民区太近且在生活区上风向,排放废气易对生活区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很多印染企业布局分散,跨度大,极不利于今后的行业集中治理。同一区域内分布着性质不相容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废气(尘)污染排放对相邻企业的产品有影响,需要安静的企业往往相邻产生噪声震动的企业等等。由于工业园区有居民生活区,应在靠近居民区的工业片区安置无污染的、轻污染的工业项目,并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以减轻工业污染物和噪声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
2.2产业定位
产业定位应遵循该地区的总体规划,不少地方为了招商引资政绩,并没有很好遵循这个原则。如有的地方规定以电子信息、无污染的生物医药技术、建材、纺织、制衣、食品、机械等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对有一定污染的项目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大气污染较重的项目;禁止引进化工、造纸项目以及医药、酿造、冶金等行业中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项目。但开发区却存在着印染、缫丝、绢纺等对水体污染较重的行业,对大气污染较重的木材加工业,国家严控的化工、电镀等一些行业。
2.3排水系统
开发区应按“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中水回用”的要求规划建设排水系统,“清下水”要集中排放;截污管网等配套工程应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充分论证启动期废水排入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如不可行应尽快分期建设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须经预处理达标后方可接入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而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率不得低于25%;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应尽可能用作绿化用水、地面冲洗水、道路喷洒水等低水质用水,以减少开发区用水量和排水量。目前不少开发区并没有全部建设雨污分流管道,特别是先期建设的道路管网。有的将污水排入生活污水处理厂,而生活污水处理厂因设计及工艺的原因只能达到一级B的排放要求,无法满足重点流域工业污水一级A的排放要求。不少开发区由于污染和集水能力的影响,加上供水管网的缺陷(主要是指没有中水管网,影响到水资源的二次、三次利用),大量内河网的水无法成为工业用水。
2.4集中供热系统
相关文件规定省级开发区集中供热系统必须于08年底前投入运行,热电厂建成前,入区企业自建供热设施须用清洁能源,一旦实施集中供热,企业自建供热锅炉须无条件拆除。目前不少开发区热电厂有的尚未建设,有的尚未运行,有的因工艺所限无法保证持续集中供热,致使企业自备供热锅炉无法及时拆除。目前开发区的企业自备锅炉中,1吨以下立式燃煤锅炉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立式小锅炉出厂时无配套除尘器,有除尘器的往往是请无资质的私人安装的,除尘器质量难以保证,除尘效果也就难以保证了。大部分1 吨以下立式锅炉使用单位,不能按照环评要求安装除尘设施,烟尘直排,这是目前造成开发区烟尘污染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司炉工违规操作、使用劣质烟煤,为了保证供气量,改反烧为直烧,造成黑烟滚滚;有的是除尘设施损坏,排烟单位未能及时维修,带病作业,除尘效率低下。
2.5 环保守法状况及机构人员
大部分开发区是以前从县或市工业园区升级而来,存在边规划边建设的问题,区内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情况极不规范,初期进园企业大多未经环保审批,即使后来补办了环保审批手续,也存在着先天性缺陷,企业在选址、布局、治理设施的选择等方面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后来的入区企业即使经过环保审批,也大多未经“三同时”验收,企业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或没有按环评要求落实,使其治理污染的能力、效果大打折扣。由于以前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企业的保护,区内企业的排污费大多没有缴纳,无法以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治污、减污。根据相关要求,省级开发区必须有地方环保局的派出机构。目前,不少开发区无独立的地方环保派出机构。环境监管缺失,极易造成污染失控,引发污染事故及群体性的污染信访事件。
3完善思路
3.1创建生态工业园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工业引起的污染逐渐得到了重视,建立生态工业园被认为是目前解决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一种可行的途径。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内企业相互链结,充分利用资源,一个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将会是另一生产过程或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整个工业园形成一个各种资源(能源、水和原材料)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从而形成共生网络。考核内容由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4部分组成,在具体指标中,除了一两项经济发展指标之外,绝大部分是环境保护、能源和资源消耗指标,突出了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特色,强化了生态工业园区必须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一根本要求。
3.2优化功能分区
开发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简单的工业发展向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转变;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充分重视开发区的功能分区和产业空间布局安排。在开发区规划范围内,从有利于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和能源集成的角度,结合开发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总体布局。合理划分产业发展区、商贸居住区、支持功能区。
3.3强化产业空间布局
建立“生产——消费——分解”的产业空间布局。开发区的各个成员可分为核心成员、附属成员两类,其中主要工业企业、热电联产及资源回收中心为核心成员;污水处理厂、工业固废处置站、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居民生活、公共绿地设施等为附属成员。建设生态共生系统时一方面要考虑一个企业的废物变成另外一个企业的“食物”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生态共生系统的效率和柔性,使得该系统能处于健康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3.4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严格把好企业或项目的准入关,不得引进任何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项目;支持鼓励入区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进行清洁生产,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推进清洁生产的良好机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资源消耗的减量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废弃物排放超过标准的企业以及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监督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积极引导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开发区的环保审批管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创建具有行业特点和区域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
3.5落实奖励扶持政策
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企业,认定为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项目或企业,执行国家以及省市对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的有关项目安排、土地使用、税收贴息、价格收费、投资优惠、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为了增强招商引资的力度、高效率开发和建设开发区,结合实际情况,对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型企业或项目,制定和形成符合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具有针对性的地方性优惠政策,为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入驻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开发区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应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重点,将开发区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的工业基地,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
参考文献:
[1]李建国.吉州区是如何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N].江西政报,2008-7-10.
[2]朱铁军.关于促进省内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N].宏观经济观察,2005-7-26.
[3]张志怡.循环经济促进天津开发区“血脉”畅通[N].北方经济时报,2007-4-10.
[4]周珂,梁文婷.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内涵[EB/OL]中国网,2008-11-19.
[5]段宁.环保与经济:如何从对立走向统一[N].科技日报,2006-12-26.
[6]李禾.金融危机:跳上环保与经济的杠杆[N].科技日报,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