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的节能现状和潜力分析

2009-09-30周记顺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5期
关键词:潜力河南节能

周记顺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资源的紧缺日益凸显,中国在经济快读发展的同时,节约资源的压力明显增加。为了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节能工作,把它放在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高度坚持不懈地推进。河南省作为中部经济大省更是应该在作出表率。分析河南省的节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河南省节能潜力的计算,来凸现河南节能管理工作的紧迫性。

关键词:河南;节能;潜力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42-02

河南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分解到五年中,意味着“十一五”期间年单位GDP能耗平均下降4.4%。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下降幅度只有2.98%。因此,当前河南省节能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河南省节能现状

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开始注重对能源的利用,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节能技术的运用。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调整发展模式,从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向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南省忽视了对节能的长期性的认识。随着大量重工业项目的上马,能源需求量大增,对环境形成很大的压力,节约能源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条硬性约束线。

为了节约能源,河南省响应国家号召“抓大关小”,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在工业生产中采用节能新技术。2006年,河南省共关闭立窑水泥生产线219条、耐火材料倒焰窑企业186家,治理耐火材料企业700多家。2007年底,河南全省共关闭淘汰小火电、水泥机立窑、铁合金、棕刚玉、耐火材料等落后产能375家企业(其中燃煤发电机组36台),特别是全部关闭剩余的102家171条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十五”时期,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连续五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增长和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自1990年以来,河南省的能源消耗强度逐年下降,从1990年的5.5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6年的1.34吨标准煤/万元,虽然自1997年以后,能耗下降速率有所放缓,但整体仍呈现出较快下降趋势。

在节能降耗管理上,河南省目前主要采用 “政府为主,市场为辅;政策调控,监督规范”的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0—2006年,17年间河南省综合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8.52%,截至2006年河南省的综合能源消耗强度为1.34,只相当于1990年的24.1%,这说明河南省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上升;分阶段来看,1990—1997年间,河南省综合能源消耗强度迅速下降,从5.57下降至1.702,平均每年下降15.58%,1997—2006年间,河南省综合能源消耗强度下降趋势有所放缓,从1.702下降至1.34,平均每年下降2.62%。

二、河南省节能管理问题分析

1.节能的管理、监督机制滞后、僵化。节能管理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工艺改进,技术升级和能源侧管理来实现在生产同等数量产品的同时,尽量少用能源和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的过程。它是一个企业对自身生产行为的调节,它应该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但在实践中,是以政府为主进行管理。这就产生一个主和次,本与末的问题。当以政府为主进行管理和调节企业行为的时候,按照理想状态,在企业按照政府指导进行规范自己行为的时候,这中间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政策时滞、政策盲区的故意错位、对策主义等等。这都使以政府为主的节能管理模式收效慢又小。激发企业节能的内在动力,变被动节能为主动节能,必须依靠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利益驱动机制。

2.社会化的节能宣传和节能实践缺乏利益驱动。为了让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观念深入人心,河南每年都进行了大量宣传。主要的方式有:(1)组织学习节能法规,开展节能减排类知识竞赛;(2)新闻宣传;(3)纪念日宣传;(4)专题宣传;(5)培训班宣传等。这些宣传的确让人人都开始注重环保,在生活中注重节能减排,但对企业而言,这些宣传起到的效果不大。它并没有触及企业追逐利润的本性,不能很好转化为企业的内动力。

河南省企业的特点是整体规模小、技术层次低、自有资本少。由于本身的这些特点,河南企业即使知道节能减排的种种好处,也由于资金有限、技术达不到而放弃对新发展模式的追求,固守资源浪费的粗放型的增长模式。(1)与普通设备相比,节能型的设备初始投资往往偏高,但使用过程中支出的能源费用明显偏低,即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实施节能意味着投资者牺牲了眼前的利益,去换取长期更大的收益。在企业本身资金捉襟见肘、规模不大时,节能设备高额的初始投资资金就是很重要的需要考虑的砝码。(2)宣传中常把长期的“节能收益”误以为“经济收益”,忽视了短期投入的合理限度和时间的影响。例如,一台变频空调比一台普通空调贵1 200元左右,前者比后者可节电20%~40%。按照每年使用时间3个月、每月30天、每天平均运行8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省150多元,而二种空调的价格差高达1 200元左右,使用8年后才能收回成本,超过了经济合理的范围。如果再考虑到自然通风,每个夏天开空调的时间远远达不到上述水平,购买节能空调的经济收益更低。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不够。产业结构工业化和重型化的趋势增加了节能降耗的难度。1996—2007年12年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6年的25.9%下降为15.7%,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整个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从46.9%、27.2%上涨到了55%和29.3%。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明显,12年间上涨了7.1%。这充分反映了河南省在工业进程中的快速发展。但12年间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只有2.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40%的水平。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增长反映了河南产业结构工业化的趋势,但也对能源消耗形成巨大需求,对相关的节能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尤其从2003年开始,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很多重型工业的项目纷纷上马,第二产业粗放的发展模式明显。

4.节能的目标不能有效分解。河南省2000年以后在原材料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小钢铁、小火电、小水泥迅速发展,产业集中度迅速下降。建立在高消耗、低质量基础上的小型高耗能企业的快速发展,给全省造成了惊人的能源浪费。这些中小企业通过大量消耗低价的能源资源获得了发展,但却没有因为浪费能源而受到经济约束、遭受经济损失。完全依靠市场的状态下,企业承担了绝大部分节能责任,政府依靠“搭便车”就能够获得能源节约收益。因此,在完全依靠市场的状态下,企业需要承担全部节能投入和风险,政府则可以搭便车享受节能的收益,甚至无论企业能否取得经济效益,政府的效益都能“旱涝保收”。因此,单纯依靠市场,企业和政府在节能方面的责权利很难联系在一起。

6.各级政府在节能管理上积极性不同。基层政府往往更加注重本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短期问题,政府工作的操作性和时效性较强,对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关注得较少。从收益的角度看,基层政府很难把节能项目作为提高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因此基层政府在节能方面的财政投入,难以得到直接的经济回报。省级政府更关注宏观层面上的协调问题和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收益的角度看,节约能源不仅意味着省级发展的物质基础得以更好地保存,而且可以降低省级用于能源开发的资金投入、减少保障省级能源安全的公共开支。因此,政府在将节能责任向下分解的同时,也应考虑适当下放给地方一些自主权。

三、河南省节能潜力分析

1.地区能源效率差异。中国现行的区域政策基本上是按照东、中、西三大地区实行区别对待的。中国东、中、西部能源效率水平依次递减,2000年以来,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能源经济效率普遍下降,2000年,中部与东部能源经济效率相差203.91元/吨标煤,2004年减小到48.24元/吨标煤,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能源效率越来越接近。中部内部能源效率的极差由2 346.2元/吨标煤下降到1 432.4元/吨标煤。东、中、西三大地带能源效率的平均差东部内部能源效率的差异下降幅度较大,中部与西部稳中有降。

2.中部地区各省份能源效率差异。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性大,各个地区尽管面对同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但由于自身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的不同,它们能够实现的能源效率的趋同的概率也有很大的差异。中部地区享受国家相同的区域发展政策,有一系列经济发展上的相似性,这就使中部能源效率差趋同实现的概率很大。这样计算出来的节能潜力是很容易实现的。

中部地区综合能源效率和第一产业能源效率最高的是江西,第二产业能源效率最高的是黑龙江,第三产业能源效率最高的安徽。河南相比较这些能源效率最高地区,在综合能源效率、第一产业能源效率、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第三产业能源效率上分别具有15%、37%、34%、10%的节能潜力。河南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如果“十一五”期间按照现在的能源条件趋同,河南能够把节能潜力转化为现实,就可以实现能源效率从2005年0.63万元/吨标煤到2010年的0.7245万元/吨标煤的转化,基本实现到2010年能耗降到0.79万元/吨标煤的目标。在中部各省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河南的节能潜力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其实不太大。中部综合能源效率潜力平均为29%,而河南只有15%;中部第二产业能源效率潜力平均44%,河南为34%。这说明河南本身在中部省份中能源利用效率上比较高。按照能源效率条件趋同,在中部河南把能源效率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概率很高。

3.河南绝对趋同的节能潜力。如果用同时期最终能源消费量计算的全国能效最高的地区——福建来测算河南省节能潜力,那么河南的节能潜力会更大。福建2005测算出来综合能源效率为1.56万元/吨标煤,河南是0.63万元/吨标煤,节能潜力达到74.2%。相比较福建,河南第二产业能源效率潜力更是高达81.49%。这都反映出河南在结构节能中的巨大潜力。

要想保证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规定的节能目标,河南必须加大力气抓节能管理,同时鼓励节能创新,否则只能完成15%的节能任务。

参考文献:

[1]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10):49-58.

[2]孙鹏,顾晓薇,刘敬智,王青.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15-18.

[3]王庆一.中国节能十问[J].中国能源,2005,(5):15-23.

[4]周大地,郁聪,朱跃中.中国节能现状与“十一五”节能重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22.

[5]姚愉芳,沈利生.中国“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途径、条件与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07,(2):21-26.

[责任编辑刘娇娇]

猜你喜欢

潜力河南节能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暖通空调的恒温恒湿设计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35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