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祥林嫂想到的……
2009-09-30马月红
马月红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的一个善良、朴实、敦厚的贫苦农村妇女形象。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
——丈夫死后,她只身从婆家逃出来,在鲁四老爷家当佣人。食物不论,干活不停,“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她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做一个不依赖他人的自立,自守的人。然而好景不长,她被跟踪而来的婆家人抢走,捆绑着塞进花轿被卖给了深山野奥里的贺老六做老婆。她不愿任人随意摆布。“一路上只是嚎、骂”,甚至“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她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来维护自己人的生活。”
幸而新丈夫“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加上有了孩子,她就又感到满足了。这种安分耐劳的生活使她又白胖起来了……当第二个丈夫死于贫病,儿子阿毛又被狼活活地吃掉,族中的大伯收去了房子,走投无路的祥林嫂为了生存再一次来到鲁镇时,却难以找寻到第一次来鲁镇时的“人”的生活了。鲁四老爷视她为“败坏风俗”的谬种,吩咐祭祀,祝福之类的事情绝不许祥林嫂沾手。鲁镇的人们也渐渐褪去了对祥林嫂的同情,把她的悲哀视为被大家咀嚼的渣滓。和她同样做工的柳妈也以厌恶的口吻对她讲述阴间的惩罚,增添祥林嫂心灵的痛楚。为了让自己和别人居于同样的地位,祥林嫂不惜用几年的工钱到土地庙去捐了一条门槛,自以为能够恢复“人”的地位,在冬至祭祀时“坦然的去取酒杯和筷子”,而四婶慌乱中的断喝“你放着罢,祥林嫂!”使她明白在别人眼里她永远不是同类的人。这一打击使她的精神崩溃了,终被鲁家赶走,沦为街头的乞丐。又一个祝福的冬至到来了,祥林嫂“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她体力虽已不支,但脑子还是能思考的,鬼魂和地狱的梦魇仍然咬噬着她的心。面对死亡,面对死后酷刑的恐惧,她回首一生悲苦的经历,终于不能接受者有罪的宣判了。她想到,鬼神不是以公正慈悲为怀吗?为什么对自己是那样的不公,那样的残忍无情呢?她从自己切身的痛苦经历中,引申出对鬼神世界的疑惑了。这一惊人的意念,从一个备受禁锢束缚的弱女子头脑中产生,真是谈何容易。可见祥林嫂至死还在为自己得到“人”的起码生活而努力。
祥林嫂一生所追求的最起码的“人”的生活其实不是真正能独立主宰自己命运的人的生活,充其量也仅仅是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过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生活。而她更多的时候是“想做奴隶而不得。”虽然她一次次地为能够恢复“人”的地位而努力,抗争,但她没意识到在强大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摧残虐杀下,她一个弱女子只能被吞噬了。
祥林嫂不幸生活在一个禁锢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社会里,封建观念和习俗浓重,强烈得如泰山压顶的环境中。她做工的东家鲁四老爷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厅堂的布置,几案的摆设处处显示出令人窒息的死气。祥林嫂初到鲁家帮工,他皱起眉头,分明“讨厌她是个寡妇。”祥林嫂被婆家抢走,鲁四老爷只说了句“可恶!然而……”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尊严。一想到祥林嫂的婆家有权处置守寡的媳妇,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祥林嫂再到鲁家帮工,他直言不讳的视之为“败坏风俗”的谬种。至于祥林嫂的死也会使他恼怒万分,只因他觉得祥林嫂在家家户户祝福时死去,死得不是时候。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是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的。祥林嫂周围的世界冷漠、无情,也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支配。“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就是柳妈,那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也认为再嫁后的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作为贫苦劳动妇女的祥林嫂,她当然不可能认识到整个封建礼教的野蛮和不合理。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下,妇女根本没有独立的人格,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女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只有服从听命,不能有自己的选择。祥林嫂在承认和遵从一切妇道的前提下,却为自己能比较安稳的活下去——“做稳了奴隶”,作了尽其所能的努力。然而她的努力实质上是她受尽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迫害却又被摧残得自觉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比如,她反抗再嫁,固然表明不愿被婆家当作牲口一样地出卖,要维护自己作为“人”的起码的尊严。但支配她采取“出格”的反抗的内在原因,还是那种“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祥林嫂花了极大的代价去捐门槛,也表明她信服了封建神权迷信,要以门槛作为替身,“给千人踩,万人跨,”好赎了自己一世的罪名。封建礼教要求妇女“从一而终,”但封建族权又允许出卖守寡的媳妇。祥林嫂要遵奉礼教守寡,可宗法势力又强迫她改嫁,她无论如何行事都是错的。她是不可能抗拒,背叛世代相传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她进行了残酷的虐杀,只能留下她死前对鬼神对地狱的疑惑去警醒和教示一切活着的人。
中国有三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我们为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自豪的同时,也应看到传统文化中糟粕性的思想,如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贞节观念和门第思想等对人们精神的毒害。它使很多劳动妇女经历了惨淡的人生,悲惨的命运。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我们不只一次地看到那些美丽善良而命运悲惨的女子。如南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在被婆婆驱逐回家,又被哥哥强迫嫁给官宦人家时,不慕名利,毅然“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丈夫双双殉情而死以表达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对迫害他们的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作出了无情的抗议和嘲弄。还有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不甘做王孙公子们寻欢作乐的玩物,真诚的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而她倾注全部情感的富家子弟李甲却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在别人的挑唆下,轻易背叛了杜十娘的感情。封建礼教和门第观念全然不看杜十娘的善良真情。只会紧紧关闭十娘通往幸福的大门。悲愤交加的杜十娘只能以投河来表达一个弱女子的反抗。
由祥林嫂这一大家熟悉的文学形象,我们更认清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旧时代人们思想的毒害和禁锢,对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压迫和虐杀。让我们在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众多妇女寄予同情和爱的同时,更加认识到新时代新思想的可贵吧!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文化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