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2009-09-30闫春景
闫春景
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对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适合进行合作学习:
(1)需要协同互助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单凭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会自然地形成求助或助人的需求,或是需小组成员责任分工、取长补短、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那些应用性、规律性强、开放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2)需要辨析评判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有多种价值判断和选择,需要经过争辩、质疑、探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终作出合理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是多元的,我们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二、应建立高效合作的小组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一般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灵活地调整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
如何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我以所教班级39人的班级规模构建5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8个合作小组。首先师生共同从全班选举出8名学习成绩好,具有号召力、决策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组员(4人)。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顺序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某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予以及时评价。当然,要特别注意为那些后进生、性格比较特殊的学生寻找适当的位置。
三、合作学习中应避免的问题
刚开始时,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某的中心发言。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在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使他们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把压力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的局面,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
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韩家楼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