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思考

2009-09-29王海燕白晶晶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工作绩效

王海燕 白晶晶

摘 要: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技术教育委以重任,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在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拟从绩效技术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中存在的问题,以一种系统方法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绩效技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09-05

引言

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决定性因素之一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他们的实际工作状态能否达到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能否承载起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重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事师范教育的工作者深入理性的思考。带着这一想法,我们利用半年支教之机,对陕西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严重、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还影响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借鉴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个概念——绩效技术,从这一角度,以一种系统方法探寻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位的剖析挖掘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一种解决问题、改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法。

一、绩效技术概述

1.绩效技术的内涵

绩效技术,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P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是一个主要基于经验和反思的新兴领域,现在一般认为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1] 在把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应用于企业培训的过程中一些教育技术专家逐渐认识到:培训和学习对于提高人类绩效是至关重要的,但培训和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绩效问题。要全面提高个人或团体的绩效,必须综合考虑培训、激励、管理支持、反馈、资源等因素。绩效技术由此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对绩效技术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国外对绩效技术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国内对绩效技术的理解基本上来自于张祖忻教授: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2] 在这里我们对绩效技术的定义不做深入的探讨,主要把绩效技术视为一种认识和解决人的绩效问题的系统方法。

2.绩效技术的模型

为推广绩效技术的应用,并保证其使用的规范性,研究者们开发出了绩效技术模型。绩效技术模型旨在揭示解决绩效问题的过程,以结构化的形式为绩效技术专业人员说明提高绩效的操作步骤。图1是ISPI(美国绩效技术委员会)开发的HPT模型,[3] 许多绩效技术模型的建构都是基于此模型的思想。该模型实际上包含了以下五个基本过程:

(1)绩效分析。先分析组织目前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再预期组织完成一定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与水平,这个实际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就是绩效差距。绩效技术的目标就是消除这种差距。

(2)原因分析。即分析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原因可能是知识或技能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薪酬制度、组织结构等。

(3)干预设计与选择。明确引起绩效问题的原因后,要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系列干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定措施,最终形成提高绩效的方案。

(4)干预实施及管理。实施第三步形成的方案,管理和支持方案的实施过程。

(5)评价。对绩效技术的整个过程做出评价。

3.绩效技术的特点

首先,绩效技术具有系统性。影响个人或组织绩效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使其它因素产生改变。绩效技术把影响绩效的内外部因素放在一个系统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干预方法来提高组织绩效。它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影响绩效问题的各个方面入手,统筹安排,形成能够长期和比较全面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

此外,绩效技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它的使用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产出。它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作用,任何干预都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本。任务明确,行动方向自然就清晰。因此,利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容易达成目的。

绩效技术围绕系统思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方法,适合于解决复杂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1.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在信息社会,人的必备能力之一是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需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明确提出“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中小学在未来 5~10 年内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的阶段性目标。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包括把握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的能力,应用新理论设计教学的能力,正确引导、评价学生的能力等,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2)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作为学科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称为专业人员的一个标志。

(3)专业意识方面的要求。在知识快速增长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更新尤为迅速,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怀有自我发展的理想,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保持本学科的教学热情,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

(4)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有效沟通,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在完成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为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承担一定的工作。

2.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笔者2008年在陕西省基层中学顶岗实习半年,实习期间发放问卷对陕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与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1)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调查显示,有45%的信息技术教师教龄在三年以内,还处于一个新手教师的阶段。因为教龄较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

(2)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不适应。调查结果表明,有17%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不够,不能胜任信息技术教学。

(3)信息技术教师自我要求较低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因为没有升学压力,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备课、讲课等要求都不高,更没有教学反思和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好习惯。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科研能力不高,科研意识不强的现象。

(4)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能力与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师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教师应学科教师要求制作课件的层面上。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比其他学科教师突出,而且出现得比较早,通常是从教2~3年就产生倦怠。这种情况又加剧了以上几方面的不适应问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是一个具有多变环境和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应该使用一种系统方法来完成。而绩效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从宏观上把握方向,从微观上分析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提出并实施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系统方法。鉴于此,我们引入了绩效技术来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的这些不适应状态,以一种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基于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探索性方案

目前,绩效技术比较多地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我们引入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是否适用于教育系统?实际上,传统的教育系统已经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育经济学的崛起,对人力资源理论的关注,都在引起理论和实践者对教育系统中绩效的关注。我们在调查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案,该方案有机整合了HPT模型的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选择与设计、干预实施和管理、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需要说明的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专门的管理者,可以由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担任,还需要绩效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

1.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包括目标确定、分析现状和找出差距。[4] 目标确定即明确要求教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绩效水平,将其作为绩效改进的目标。目标确定:目标即达到前面所论及的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组成研究团队,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能在教学教研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分析现状:(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或结构不合理导致不能完全胜任教学。虽然90%以上的学生都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但有46%的学生反映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陈旧或超前,有35%的学生从未或很少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这说明信息技术课教学远离生活,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2)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理论和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技巧。有30%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混乱。有34%的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堂气氛活跃但很乱,只有20%的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学习,且气氛活跃。(3)信息技术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工作缺乏信心和激情,没有自我发展的需求。70%的信息技术教师把没有进行教研活动归因为学校没有教研氛围和学校领导不支持。学校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自我发展的意识是教研最大的前提和动力。(4)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流于表面形式。以上这几种状况更让信息技术课这一“非高考科目”和信息技术教师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绩效差距为目标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

2.原因分析

在此阶段,原因分析由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在平等、友好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原因有系统因素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因素。系统因素包括:

(1)课程的性质。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无章可循”。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学习规律和特征等研究不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援助。加之现今教育评估机制偏重于考试选拔,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重视,认为该课程可学可不学,这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是一个“致命伤”。

(2)管理的混乱。具体体现在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教研要求。因为该课程不参加统一考试,各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行决定对该课程的评价,评价方式不一,内容各异,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教学评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上的不规范使得教师没有获得明确的绩效标准和及时的反馈信息,放松或降低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3)激励的缺乏。在被调查的信息技术教师中,有9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资待遇较差或与付出不成比例。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从事着教学以外的其他大量工作。如学校机房管理、校园电视台管理、教师培训、奥赛指导、校园网建设、技术辅教等,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大,没有充分的时间专心于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并且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满课时量不一样,有的学校课时费也不一样。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和先进的评定中处于劣势,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也较少。这些原因造成学校和社会上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享受的待遇相差太大,优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流失。

(4)设施的短缺。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足够和适用的软硬件资源,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困难很大。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因素:

一是教学基本功不足。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和管理学生的技能。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也不到位。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新课改所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每节课老师只讲十几分钟,其它时间都让学生看书自学。

二是专业知识技能不够。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知识技能或信息不足,不能较准确地解答学生的疑问,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利用设备和软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者自己就不能操作使用教学设备及软件资源,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是工作动机不强。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或对自己缺乏信心,使得他们处于一个低自我效能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较难工作任务的坚持程度。

3.干预措施的设计与选择

(1)学校加大管理与支持力度。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协助信息技术教研组建立教学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设备、工具、材料的需要方面,学校要尽力解决,使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改善教师的待遇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资待遇,晋升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要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致。信息技术教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制作优质课课件、开发专题网站等,学校可以设研发奖励,根据研发的过程和成果,学校给予适当补贴,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认可和激励。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比较繁杂这一问题,学校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负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个别较困难的工作可以合作完成。这种分工合作结合的形式使教师能专于某一实践领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节省大量的时间。

(3)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培训是目前教师继续学习的主要途径,但调查显示,只有50%的教师比较认同现有培训。要提高培训的认同度,必须解决现行培训在模式、内容上与教师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不适应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多样化,而且教师的原有水平不同,培训前要做周详的调查,结合信息技术教师的需要,分类、分层进行培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和培训机构积极沟通,反映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如有条件,学校可以和大学联盟,利用大学的资源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大学里的教授和优秀硕士研究生,都是很好的培训师。

(4)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唤醒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是有效培训和有效教研的前提。通过听其他学科或者本学科优质课使信息技术教师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巨大差距才有自我提高的紧迫感。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同时要积极参加培训、赛教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来弥补自己专业和教学技能上的不足。信息技术教研组定期为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说课评课、讨论交流教学方法等活动,使信息技术教师能充分利用理念和技术上的优势,积极成为新教学思想、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和实验者。在新课改中,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利用自身优势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帮助,为学校信息化进程加速,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证实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然会受到重视。

4.干预措施的实施与管理

实施干预措施成功的关键是对实施阶段的管理,同时需要得到各方面特别是学校高层领导的支持。对干预措施进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干预措施的阻力和优化干预措施的过程。由于干预就意味着做出改变,就会遇到阻力,阻力或来源于旧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或来源于利益冲突,或来源于对不确定的担心。对管理者和绩效技术人员而言,调查隐藏在阻力背后的根源,采取一定策略消除它们是很重要的。管理者需要给教师解释改革的目的,减少或消除教师们的戒备和抵触情绪,减轻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清楚在分析阶段确定的绩效改进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干预措施实施的成败也至关重要。在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要保持持续的沟通,发现绩效改进的障碍和干预措施的不合适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有必要,出台相应制度来保证干预措施的持续实施。

5.评价

评价贯穿于绩效技术整个过程。在分析阶段,评价绩效差距和原因是否客观;在设计阶段,评价干预措施是否适当;在实施阶段,了解干预措施实际产生的影响,以决定是否继续推行。[4] 评价一般可以采用观察、采访、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绩效技术实施结果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行为与能力。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气氛,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解答学生提问的状况,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主动性等方面。(2)态度。对教师的情感因素进行评价,如满意度,对本学科教学工作的热心程度,职业倦怠的轻重程度,对改革的意见或建议等。(3)对组织工作目标的贡献。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合作情况,信息技术教师所承担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等。如果评价结果是信息技术教师达到预期的绩效,学校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稳定改革带来的高绩效状态。最终还要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最初的原因分析和干预设计中,若发现新的绩效问题,则开始新一轮的绩效改进过程。

四、结语

总的说来,运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可以把分散的因素加以整合,制定有效的措施,系统地加以管理,确保各种措施的有效性与针对性。[4] 因此,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从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可行的。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稳定而有效的结构。同样,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这一系统也需要与教育系统、社会进行交流才能发挥作用。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改善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与支持的过程,而不能期望一次探索就带来长久的高绩效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 (7).

[2]梁林梅.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 (2).

[3]吴娟,马宁,何克抗.人类绩效技术与教学系统设计的比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 (8).

[4]沈锐.试论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师继续教育[J].红河学院学报,2006 (10).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工作绩效
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析中国员工低敬业度的原因及改善建议
情绪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高校薪酬结构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综述
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绩效评价视角下高校教师公共服务动机影响因素初探
浅谈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薪酬管理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