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9-29杨德昌
杨德昌
[关键词]多媒体;问题;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8(B)-0018-01
存在的问题
1.本末倒置,滥用多媒体
学生“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其所获多为“转瞬即逝”的影音杂烩,个人的语文素质、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
2.课堂结构呆板、模式化
在课堂上“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教师上课就像已设置好程序的机器,按部就班。语文课完全缺失了原有的生动与风趣。
3.师生交流不畅
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教学中师生心灵的沟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影响
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影响。
应对的策略
1.教学观念要“活”
首先,在多媒体使用的问题上必须把握好一个运用的“度”,必须贯彻“需要就用”、“自然和谐”的原则,要用得准、巧、活。
其次,在课堂上仍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课件制作、课堂结构设计、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课堂设计要“活”
首先,要突出学科特征,体现文体、课型特点。如诗歌、散文则要侧重于创设情境、引发联想,指导朗读、品味语言;小说、戏剧则要侧重于再现故事情节,再现人物形象,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指导学生表演。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灵活、容量大的特点,上好作文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等。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结构设计。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情境,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
3.教学方法要“活”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效果也因其内容不同而不同。教师在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实际。体现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体性的存在是教学活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机。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的一切认知和情感活动。都是基于自我主体的选择。而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个体的主体动机,从而使这种动机需要具有强烈的个性主体化特点。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在其创造性上,互动过程中有机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帮助和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呢?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教师教学的过程不是把制作好的课件内容按照教师的意愿“演示”给学生,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产生自我的内部需求。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体现,我们认为首要的前提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主动探究的需求,积极地进行探索。